文章内容

江苏大学 - 《江苏大学报》

云间铁瓮

作者:史书睿    
2025-02-28     浏览(38)     (0)

本文描述了镇江这座千年古城的历史背景和独特气质,以及米芾晚年定居镇江并创作“米氏云山”的故事,描绘了镇江人坚韧进取的精神风貌。镇江见证了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也是文人墨客流连忘返的地方。

“云间铁瓮近青天,缥缈飞楼百尺连。”一点青墨在纸上晕开,听老师说这是米芾在镇江所作,我盯着前几个字,不解其意。

青石板上,江南水乡,蒙蒙烟雨下的城市为何会有“铁瓮城”的古称?

等来镇江上学,我才知道“一览江天外”的金山、“长江万里东注”的焦山、“满眼风光北固楼”的北固山等皆位于此。我看到临江的制高点北固山,看到那座通体包砌青砖的城池遗址,看到被称为“千年衙城”的铁瓮城。

不同于常州等其他烟雨江南的一马平川,作为历史上的军事重地,镇江既有长江天堑的壮阔与柔美,也有三山屏障的厚重与悠然。

“吴大帝孙权所筑,周回六百三十步,开南、西二门,内外皆固以砖壁。”自三国以来,镇江以其固若金汤的墙体和易守难攻的地势,矗立一隅,坚守一方。在软糯吴语的吟诵之地,在山水如画的行舟之处,铁瓮城刺过云雾缭绕直抵青天,是吹彻玉城霞的江南铁笛,是腾跃凌空的云间铁瓮,绵而有骨,柔中带刚。

这种独特的气质俘获了喜观览山川之盛的米芾。于是他晚年定居镇江,视其为第二故乡,品江山之胜,落墨“云间铁瓮近青天,缥缈飞楼百尺连”,并以此为灵感开创了独特的绘画风格——“米氏云山”。

如此“米氏云山”自然深受镇江气质的影响。米芾以柔和含蓄的水墨点染作为主要技法,通过“落茄点”等笔法勾勒山石的孔武有力,这是艺术表现上的绵而有骨;米氏云山描绘烟雾缭绕的江南山水,追求高雅淡泊的格调和自然洒脱的真趣,同时在柔和的画面中透露坚韧不拔、昂扬进取的山石力量,亦是审美意境的柔中带刚。

从《海岳庵图》到《金山图》,米氏云山在笔酣墨饱中勾勒铁瓮城,而铁瓮城屹立千年笑看镇江的云卷云舒、雄浑细腻。

这座江南泽国的巍峨,曾见证孙吴政权的花开花谢,眼看位极人臣的杨一清运筹帷幄,欣赏书画双绝米芾的笔走龙蛇,品读博古通今的刘鹗著书立说,赞叹名满天下的茅以升匠心独运……

任世事变迁、万象更新,云间铁瓮是世代镇江的耳闻目睹,亦是镇江柔中带刚气质的生动写照

仁厚的长江与坚毅的山石始终滋养着这座城市,也孕育着一代代温婉进取的镇江人。从“宜”到“京口”,从镇江大捷到镇江之役,他们从丝绸的衣衫下抽出铁铸的剑,从盔甲的腰间取下柳编的笛,他们或上战场守卫一方安宁,或下江从商延续一代荣光。他们铮铮,他们昂扬,他们武能金戈铁马显刚性,文可琴棋书画蕴柔情。

镇江,这座令无数文人墨客流连忘返的千年古城,是粉墙黛瓦的坚韧,是近青天的云间铁瓮,把上下五千年的刚柔并济酿成了一坛醋,随便舀一勺都能再品五千年。

(作者为我校文学院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