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赵汉斌)11月1日,我校召开《哲学与人生》等四门公共通识必修课程建设工作推进会。校党委书廖志坤、副校长冷志明,相关部门负责人、四门课程依托学院院长、分管教学工作副院长及教学团队负责人参会。
廖志坤在讲话中指出,这四门通识必修课是弥补学校人才培养短板和提升学生社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对学校形成人才自主培养的特色具有重要意义。他强调,要深刻认识这四门课的内在性、基础性、长远性和支撑性;要紧贴时代浪潮,全方位了解学生需求;要有校本意识、质量意识袁,程建设要常抓不懈;要整合推动形成有学校特色的通识教育新局面;要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强化评价、提高效果,努力打造一批引领启迪作用强、深受学生欢迎的通识教育“金课”。
廖志坤对于四门通识必修课下一步的建设,提出了五点要求:一是尽快成立四门通识课程教材编委会,研发、编撰校本教材,凝练课程教学特色;二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整合全校师资力量,打造融合性课程教学团队;三是推动教学方法多元化改革,提升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实用性、有效;四是提供有效保障,包括政策、经费、硬件现代化、职称评聘等方面的配套措施,激发教学团队的工作积极性;五是放大效益,以问题为导向,分类施教,强化四门课程的内在关联,提升学生素养技能。
冷志明指出,学校高度重视《哲学与人生》等四门公共通识必修课程的建设。这四门课程对学生的价值塑造、思维培养、人格养成具有深远意义,要通过课程建设来突出、强化和支撑学校人才培养特色,增强学校人才自主培养能力;各教学团队要继续深入推进课程建设与改革,加强教材建设。
2022年学校全面开设《哲学与人生》《审美与礼仪》《写作与沟通》《信息技术与应用》4门公共必修课程,此次推进会的召开,有助于进一步深化通识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生发展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