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北航校报》

传源书院守源传志实践队赴川渝地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2025-02-21     浏览(15)     (0)

传源书院实践队深入重庆铜梁区和四川夹江县,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聚焦“乡风文明、产业振兴、城乡共融”,通过挖掘传统文化、特色产业和科技力量,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智慧。实践队还深入学习,意识到乡村振兴需打破单点思维,构建文化、产业、城乡协同的立体路径。

本报讯

守精神清源,传鸿鹄之志。2025 年寒假, 传源书院守源传志实践队深入重庆铜梁区与四川夹江县,围绕“乡风文明、产业振兴、城乡共融”三大主线,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通过调研舞龙文化与茶产业,探索传统文化赋能乡村精神凝聚、特色产业驱动经济振兴、 城乡协同激活发展动能的创新路径,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青春智慧。

在铜梁区,实践队聚焦“龙舞铸魂”,挖掘传统文化对乡风文明的深层影响。 通过走访博物馆、非遗中心,队员系统梳理了铜梁龙舞千年传承脉络,发现当地以“非遗进校园”“龙舞文化节”等活动,将龙舞精神融入乡村治理,打造“一村一龙队”的文明新风。 通过与非遗传承人梁志春、铜梁龙艺术团蔡明灿团长展开深度对话,实践队意识到,龙舞不仅是技艺,更是‘团结奋进、自强不息’的精神符号。玄天湖畔的《追梦铜梁龙》情景剧,以“龙舞+科技”创新形式激活乡村旅游。 实践队发现,铜梁龙舞通过“文化 IP 化”“活动品牌化”,不仅激活了乡村旅游经济, 更在城乡间构建起情感共鸣与资源流动的纽带。

在夹江县,实践队走进百里茶乡,以“茶香兴业”解码城乡协同发展模式。 当地构建“科技赋能种植、品牌引领营销、茶旅融合增值”三大策略,形成“农户+企业+电商”产业链。 在学习中,队员们了解到科技在茶产业创新中的核心作用, 包括加强校际、校地、校企合作,建立茶叶专业工作站和产学研实践基地, 与专家合作开展科研和成果转化,形成一体化推进平台。 实践队深刻感受到科技不仅是乡村产业升级的加速器, 更是城乡要素融合的黏合剂,高校智力资源下沉田间、城市数字技术反哺乡村、传统工艺与现代科学的深度融合,正为乡村振兴注入系统性变革力量。

此次实践以“龙舞铸魂”凝聚文化认同,以“茶香兴业”激活产业动能,以“青春视角”探索城乡共融新范式。 队员们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需打破单点思维,构建文化、产业、城乡协同的立体路径。 未来,实践队将持续深化研究,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青年方案。

(陈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