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华中科技大学 - 《华中科技大学周报》

华中科技大学医学论坛聚焦前沿领域变革

2025-02-24     浏览(47)     (0)

华中科技大学医学论坛在同济医学院举行,多名专家共话医学前沿领域变革,为学校医学发展把脉问诊。会议期间,专家们分享了相关医学前沿领域研究的思考及成果。

本报讯 1月18日,华中科技大学医学论坛在同济医学院举行。

校党委书记张广军,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德培、杨宝峰、董家鸿、王振常、马丁、邬堂春,中国科学院院士裴钢、邓子新、舒红兵、陈孝平,加拿大工程院院士陈颉、中国工程院原秘书长白玉良、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院长徐瑞华、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副院长孙金鹏等专家齐聚一堂,共话医学前沿领域变革,为我校医学发展把脉问诊。副校长高亮,副校长、同济医学院党委书记张勇慧参加论坛,同济医学院副院长金阳主持论坛。

张广军向与会专家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感谢。他指出,我校始终高度重视医科发展,希望大家积极建言献策,为学校医科建设“把脉问诊”,共谋华科大医学发展的美好未来。学校将认真听取各位专家的宝贵意见,围绕“强势医科”目标,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医学学科、医学教育高质量创新发展,为国家卫生健康事业贡献更多华科大力量。

裴钢指出,医学既是科学又不仅是科学,正深刻受到全球化的影响,我们需要处理好医学进步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他以衰老研究为例,期望中国医学站在世界生命科学的核心位置和前沿领域,抓住生命科学和人类发展的关键,回答和解决好医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问题。他展望了人工智能赋能医学教育的前景,希望华科大发挥工科优势,积极推进学科交叉和医工融合。

5名专家分享了对相关医学前沿领域研究的思考及成果。

杨宝峰以“医学研究前沿与新药研发”为题,总结了医学领域当前的热点方向和研究前沿,展望了全球范围内医学研究的相关突破。他结合所在实验室的工作,同大家交流了自己在新药研发领域的心得体会和经验探索,强调要积极开展学科交叉,在药物研发方面产出更多原创性成果,努力解决国家急需和瓶颈问题。

徐瑞华在“临床问题为导向的科技创新:中肿实践”的报告中介绍了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围绕临床需求开展研究,在肿瘤医学领域提出中国方案的实践,并从医院发展、人才培养、科研平台建设等角度提出对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路径的思考。

孙金鹏作“类固醇激素膜受体以及听觉与平衡受体的发展”报告。他梳理了 GPCR的研究历程,阐释了GPCR的功能多样性及其在听觉平衡器官中的重要作用,希望大家共同努力,推动科学事业取得新发展。

王振常作题为“医学影像现状与创新”的报告。他回顾了影像技术的发展历程,介绍了其对临床诊断和研究的重要性。他从数据采集的数字化、数据使用的共享化、影像观察的多维化等方面,详细讲述了医学影像领域的现状和技术突破,阐述人工智能在未来助力智能影像医学发展的可能。

交流提问环节,现场师生就报告内容踊跃提问,授课专家一一耐心解答。

张勇慧表示,各位专家为华科大医学发展“传经送宝”,坚定了华科大建设世界一流医学院和“强势医科”的信心。他希望全体华科大同济人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只争朝夕的责任感,推动同济医学院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