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了嘛?
冬天的沈阳街头多了一袭“靓”色!
“红的似火,白的像雪,颜色鲜艳,层层叠叠的叶子像一朵朵大花,还挺好看!”
为此,沈阳新闻综合频道专门探访了我校园艺学院冯辉教授团队在新民市精心培育建设的全国单体面积最大的羽衣甘蓝花海,为市民们科普羽衣甘蓝的魅力。
别人可以不认识,咱沈农人可不能不认识咱自家的宝物哇!毕竟,咱从2019年就已经开始用它来妆点沈农校园了呢!
羽衣甘蓝(Brassica oleracea var. acephala)是甘蓝的一个彩叶变种,因其叶形酷似鸟羽而得名。新生叶响应低温后可以转成绚丽多彩的颜色,因株形酷似牡丹花而有“叶牡丹”之美称,已成为北方城区美化绿化的新时尚。
这些美丽的羽衣甘蓝都出自我校园艺学院冯辉教授的团队。冯辉教授,首届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辽宁省特聘教授,辽宁省十字花科蔬菜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主任,辽宁省蔬菜育种工程实验室主任,辽宁省蔬菜细胞与分子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蔬菜遗传育种与生物技术研究,研究方向为白菜类蔬菜作物杂种优势利用。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科研课题20余项。
冯辉教授带领园艺学院羽衣甘蓝团队从事羽衣甘蓝研究已有20余年,从小孢子培养切入,创建了高效的单倍体育种技术体系,解决育种进程慢的问题,创制出双单倍体纯系(DH系)2000余份。
团队开展细胞与分子育种技术研究,摸清羽衣甘蓝观赏性状形成机理,填补了基础研究空白。
团队克隆了羽衣甘蓝控制叶色和叶裂的关键基因,摸清了响应低温转色机制,发表了30多篇SCI论文,成为国际上发表羽衣甘蓝学术论文最多的团队。已选育出羽衣甘蓝系列新品种22个。
20多年来,已培养羽衣甘蓝研究方向的博士研究生6名,硕士研究生14名,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等课题资助。
接下来深入了解一下羽衣甘蓝。羽衣甘蓝与甘蓝同宗同源,富含维生素、矿物盐和膳食纤维,这样的特性使得年轻人,尤其是注重健康饮食的年轻人最开始了解羽衣甘蓝可能是在“时尚塑身圈”,从进军茶饮店的羽衣甘蓝果蔬汁到端上塑身餐桌的羽衣甘蓝减脂餐无不透露着食用羽衣甘蓝营养价值高的特性,炒着吃、涮着吃、制成粉、打成汁……
除了食用性,它的观赏价值也很高。羽衣甘蓝株型十分优雅叶片形态多变、色彩艳丽,凭借着其超高的颜值成功跻身冬季观赏植物“顶流”。本次装扮沈城的羽衣甘蓝就有12个沈农自育新品种波浪粉、卷皱红、珊瑚白、双色珊瑚……在布置花坛、建造花海中大放异彩。
在沈阳农业大学新民科技园示范了我校最新选育的羽衣甘蓝新品种,共种植了16亩计52800株,构建了全国首个羽衣甘蓝花海。此外,羽衣甘蓝宽大的叶片和紧凑的株型还能有效覆盖裸露地面,对抑制冬季扬尘起到了积极作用,为改善城市环境贡献了力量。
羽衣甘蓝喜欢温和的气候生长适宜温度是20℃~25℃但是又极其耐寒,0℃左右的低温下仍能正常生长,偶遇-12℃左右的低温也并无大碍。尤其是在北方秋末冬初温度较低,日夜温差较大的条件下,羽衣甘蓝的叶片颜色会更加斑斓多彩,特别适应北方“夜冻日融”的环境,如果说外面冷,抱回家?Nonono,家里没有温差,美丽的颜色就都变回绿色啦!
羽衣甘蓝,这回认识了吧!再有朋友问沈阳街头这抹“靓”色是啥,就可以仔仔细细地给介绍一番这来自沈阳农业大学的新品种啦!(党委宣传部 何睿轩 文/ 大通社学生记者 韦淑仪 李亲 李明楠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