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宜宾学院 - 《宜宾学院报》

一万次破茧

作者:何沛恒    
2024-11-30     浏览(16)     (0)

文章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与珍视,认为生命是一万次破茧,经历了生死,我们在茧里重塑自己,每一次破茧都使得我们的阅历更丰富。同时,文章也强调了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以及面对困境的勇气和乐观向上的态度。

“生命是一万次春和景明。”流露出冯唐对生命的热爱与珍视。生命包含生死,生是破茧,死亦是破茧。所以我说,生命是一万次破茧。

第一次破茧,我们同母亲一起跨过生死大关。在母亲的不懈努力下,我们来到这个陌生的世上,呼吸到第一口空气,第一次发出自己的声音,第一次感受怀抱的温暖。这是生的起点,而死亡的沙漏也从这里翻转。在生命的长河里,我们经历无数次破茧,我们在茧里重塑自己,每次破茧都使得我们的阅历更丰富,我们接触死亡,于是我们开始思考死亡,死亡是我们最后一次破茧。死亡让我们脱离肉体的束缚,重新归于自然。

“生的终止不过一场死亡,死的意义不过在于重生或永眠,死亡不是失去生命,而是走出时间。”余华在《活着》中如此谈论生死。生死决定了我们一生的长度,我们只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拓宽生命的宽度。我们不必畏惧死亡,“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生命与天地万物相融,不曾消逝。人生短暂,长眠无期,我们本就是向死而生,生命是一趟从生到死的单向列车,列车冲破桎梏最终归于天地万物。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生命虽有限,但我们在一次又一次地破茧中,探寻生命的意义。“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生在世上,我们首先应该好好活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我们要追求自己的幸福,不该困在一方小小的天地。人活一场,就是一次壮烈的冒险,一万次破茧。

史铁生,在最美好的年纪失去了双腿,也曾失意,想过离开人世。世界以痛吻他,他却报之以歌。面对生死,他有莫大的勇气,他说:“乐观若是一种努力,困苦必属于常态。”我们也应该保有这种乐观向上的态度。写作支撑着他,写作帮助他自救,困境成就了他,我们也该学会看透生活,并依旧热爱生活。江梦南,在无声的世界悄悄破茧成蝶。小时候因为药物而听不见,在父母帮助下学会了唇语,通过不懈努力考上清华。她说:“我从来没有因为听不见,就把自己看作一个弱者。”他们生于困境,仍旧乐观向前,我们更应该抱有这样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看淡生死。

蜉蝣朝生暮死,即使寿命短暂,但他们可以净化环境;林俊德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依旧在进行科研。人终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生命是怎样的源自我们自己的选择,普通的一生也有属于自己的意义。

现在去破茧,去冒险,反正没有人能活着离开这个世界。“人,只有义无反顾地前行,才能在大地上留下通往光明的履痕。”我们的一生,自有我们自己的平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