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包钢日报 - 包钢日报

跨越“达尔文之海”

包钢科技创新动能澎湃

作者:□记者  赵伟佳    
2025-02-21    

如果将“从0到1”视作填补空白的创新突破,那么“从1到10”则可以看作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的产业化过程。对于企业来说,不仅要攻坚“0到1”,更要实现“1到10”乃至“10到100”的跨越。

只有跨越从科学理论研究走向产品市场化过程中的“达尔文之海”,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尤其是新质生产力,才能释放创新驱动发展的原动力。近年来,包钢科技创新积厚成势、加力提速,内生创新动力持续增强,升级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新引擎,将成为包钢推动产业体系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从“书架”到“货架”

“强磁场”激活科创“主引擎”

从“书架”上的技术到“货架”上的产品,既是科技创新的基础活动之一,也是创新链与产业链结合的关键环节。国创中心联合子公司高效转化落地包头稀土研究院“稀土减蓝光修饰粉”科研成果,推出核心技术产品“稀土减蓝光导光板及其照明应用”迅速打开了“健康照明”市场大门,延伸出的系列产品在工厂、办公室、医院等众多区域得到广泛应用,获得了用户极大认可。此外,包头稀土研究院研发的“特殊性能柠檬酸稀土制备技术”也已实现产业转化,这一成果拓展了镧铈的应用场景,推动了稀土资源均衡化、高值化利用,为助力稀土农肥推广提供了新方案。

2024年,包钢集团突出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坚持以创新求突破、促发展,科研投入强度达到5%以上,新建示范线、中试线8条,布局建设4万平方米以上稀土中试基地,为企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应用提供了硬核支撑。同时,包钢集团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中发挥“协同作战、聚智攻坚”优势,聚焦行业永磁电机等应用开展联合研发,与行业龙头企业合作建立联合实验室和研发中心,聘任李卫院士担任包钢首席科学家,与蒋成保院士共建“北方稀土高端磁性材料院士工作站”,刚柔并济引进院士等高层次人才7位,集聚创新“强磁场”激活科创“主引擎”。

“最后一公里”与“最初一公里”

双向奔赴 直击转化痛点、断点

“从0到100”对于企业科技创新来说有时并不一定是正常的数字顺序,从需求侧反馈的产品愿景,将会促进推动创新生态体系各要素间更好地协同配合,“最后一公里”与“最初一公里”双向奔赴,如同乘巨轮横渡“达尔文之海”,在面对科技成果转化中的痛点、断点等“风浪”时的抵御能力也更强。

(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