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潍坊学院 - 《潍坊学院报》

冬日逐光 潍院人笃行铸就梦想

————学校2025年寒假工作侧记

2025-02-21     浏览(96)     (0)

潍院师生在寒假期间备战教学创新大赛和科研工作,同时也开展寒假家访活动和暖心护航服务。师生在潍坊春晚舞台绽放华彩,展现出饱满热情和昂扬精神。潍院人以实干为笔,为新的一年写下温暖而坚实的注脚。


学校师生在潍坊春晚舞台绽放华彩

《动物生理学》课程团队备战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

高性能金属结构材料研究与应用创新团队开展研究工作

学校开展寒假家访活动

当冰凌悄然垂挂于窗棂,凛冽寒冬也无法冻结潍院炽热的奋斗脉搏。三尺讲台上,那彻夜未眠的灯火,似是知识的火种,在寂静的夜里熠熠生辉;智慧教室里,稿纸在风中簌簌作响,每一张都写满了思想的交锋与碰撞;实验室中,示波器的曲线如灵动的音符,跳跃闪烁,记录着探索的轨迹;数据洪流之中,字节似奔腾的浪花,承载着创新的力量。街巷深处,潍院人的服务之心在暖心护航里跃动,温暖着每一名学生;聚光灯下,舞者的每一次伸展转身,都展现着生命的蓬勃与坚韧。这些看似平凡却又无比珍贵的瞬间,共同交织成一曲专属于潍院人的“寒假进行曲”,奏响了奋斗与梦想的旋律。

以赛提质 教学相长

寒假是教学精进的黄金期,当校园沉浸在节日的祥和氛围中时,7号楼智慧教室里却活跃着一群特殊的身影。他们放弃假期休息,全身心投入“青年教师教学比赛”和“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的备战工作,以饱满的热情,不断打磨教学技艺,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教育理念,为提升学校课堂教学质量而不懈努力。

“假期是难得的静心时光,能让我全身心投入到青年教师教学比赛的准备中。”化学化工与环境工程学院青年教师闫雪原如是说。面对繁重的日常工作,她格外珍惜这段专注备赛的时光。整个假期,闫雪原潜心投入16个课程节段的打磨工作,她特别注重将专业教学与课程思政有机融合,实现理论指导与实践能力的协同提升。“备赛过程虽然艰辛,但每一次的修改完善和课堂实践,都让我的教学思路更加清晰,教学内容更加严谨。”闫雪原坦言,“这不仅是一个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过程,更是青年教师实现自我突破的重要契机。面对全省众多优秀选手,我始终保持着精益求精的态度,力求将教育理念和思想情感精准地传递给学生。”

谈及参赛经历,学校教师教育学院青年博士教师赵玉晗感慨良多:“这是我第二次参加省青教赛,得益于学校对青年教师培养的重视和比赛提供的平台,短短两年间,我从一名教学新手成长为具备扎实教学能力的高校教师。”寒假伊始,赵玉晗便参加了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师培训中心组织的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工作坊,与专家就参赛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施进行了深入研讨。研修结束后,她一头扎进7号楼智慧教室,结合专家建议和研修心得,对参赛课程进行反复打磨。在教学设计中,她注重运用辩证思维,精准把握教学重难点,将专业教学与课程思政有机融合,力求在每个教学环节精益求精。

机械与自动化学院工业设计教研室副主任刘春丽带领团队积极备战山东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创新性地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教学,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案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备赛过程虽然充满挑战,但每一次突破都让我收获满满。”刘春丽表示,“这不仅仅是一场比赛,更是对教学理念、方法和素养的全面检阅与提升。”她期待通过这次比赛,将教学创新成果转化为常态化的教学实践,为学生带来更优质的学习体验,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改”的目标。

现代农学院设施农业教研室主任范晶晶则带领《动物生理学》课程团队立足教学改革前沿,将信息化手段与课程思政深度融合,针对传统教学痛点,创新教学设计,力求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实现突破。备赛期间,团队邀请校内外专家进行多轮指导,虚心听取意见建议;组织团队成员反复打磨教学设计,优化课程内容;开展多次模拟授课演练,确保每个教学环节精益求精。“教学创新是一场永不停歇的探索之旅。”范晶晶表示,“参赛不仅是为了展示创新成果,更是为了与同行切磋交流,汲取优秀经验,推动教学水平持续提升。我们期待通过这次比赛,将创新理念转化为常态化教学实践,为学生带来更优质的学习体验。”

“参加教学创新比赛不仅是为了展示教学成果,更重要的是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大学物理》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实效。”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教师王琳道出了自己的参赛初心。当多数人享受寒假闲暇时,王琳却全身心投入备赛工作。面对山东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的高标准,她将其视为锤炼教学能力的宝贵契机。从教学设计的优化到课堂讲解的雕琢,她力求将物理概念讲解得既严谨透彻又生动有趣,既注重逻辑深度又富有启发性。通过反复录课、自我观摩、专家点评,她不断完善教学细节,精益求精。在备赛过程中,学院黄宝歆教授的悉心指导让王琳受益匪浅。“黄教授充分发挥了'传帮带作用,从教学设计到课堂呈现,倾囊相授。”王琳感激地说。她坦言,虽然备赛过程充满挑战,但每一次修改打磨都是自我提升的契机,让她的教学能力得到实质性飞跃。

驰而不息 潜心科研

寒假期间,也是学校科研工作者投身科研攻关的关键时刻,他们争分夺秒,不畏严寒,依旧奋战在科研岗位,用行动诠释着对科研的执着与担当。

在机械与自动化学院,付曦博士及其团队深入开展TC4钛合金超高周疲劳断裂失效机理研究。前期,团队已完成不同加载环境下的钛合金材料超高周疲劳测试。利用假期时间,他们对试验试件进行断口分析,明确材料的裂纹萌生源、初始微裂纹扩展形成机制以及微观组织内部失效作用机理,为后续研究钛合金超高周疲劳裂纹萌生竞争机制奠定基础。“该研究成果不仅能为航空发动机钛合金叶片的安全寿命设计提供基础参考,还可为叶片剩余寿命预测和失效预防提供理论指导。”付曦说。

现代农学院果园绿色高质量发展创新团队聚焦果园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路径,针对果园土壤微生物群落展开系统性研究。团队以根际碳循环微观调控机制为核心,综合运用高通量测序、代谢组学分析等前沿技术,并结合传统微生物培养方法,精准解析微生物群落在碳固定、分解与转化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团队负责人王芬博士介绍,该研究成果有望应用于果园精准施肥、土壤改良及碳汇能力提升,助力“双碳”目标与生态农业协同发展。

生物与海洋学院王国宝博士带领家蚕免疫系统防御机制研究创新团队假期里全力推进科研工作。团队成员集中进行家蚕解剖与组织样本采集,精准提取不同组织样本,为后续解析家蚕先天免疫应答机制、抗病基因功能等研究储备关键生物材料。面对严寒天气与高强度实验任务,团队成员分工协作,严格把控样本质量,为获取可靠实验数据提供保障。

同样在生物与海洋学院,席丹博士团队围绕2023年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开展研究。目前,团队正在对鱼类耳石进行解剖分析,讨论荧光染料茜素红S在许氏平鲉耳石等硬组织上的标记效果及在幼鱼体内的代谢动力学特征。寒假期间,团队还通过线上会议,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许氏平鲉幼鱼养殖基地选定、行为学实验设计方案等内容展开讨论,为新学期项目顺利开展做好前期准备。

土木与交通学院闫志明博士及其团队为深入研究二叠纪末大灭绝期野火事件对陆地生态系统的紊乱效应,正在讨论煤及煤系地层中岩石学、古植物学、地球化学特征分析测试方案。该项目以煤层及煤系有机质为地质信息载体,探索特殊生物大事件背景下的古环境、古气候变化规律,深入解析生物界剧变原因与精细环境演变过程,为评估当今地球现状和预测未来发展趋势提供数据支撑。

计算机工程学院秦琦冰博士带领多媒体内容分析与检索创新团队,针对面向真实环境的海量多媒体数据检索模型展开研究。团队聚焦域适应的哈希学习,提出基于语义一致性惩罚的跨模态哈希模型,相关成果已分别发表在多媒体领域顶级期刊IEEE T-MM和人工智能权威期刊Neurocomputing上。

服务为首 暖心护航

寒假期间,学校“三维服务体系”让育人工作突破时空界限,织就覆盖学子成长全周期的守护网络。从公寓楼宇到千家万户,从实训基地到春晚舞台,这个寒假,潍院学工人用温度丈量育人初心。当三尺讲台延伸成万里关山,当教育情怀转化为切实行动,那些在寒冬播撒的温暖,终将孕育出春天最美的教育图景。

131名因集训、参赛等原因留校的学生由公寓中心统一管理。工作人员严格值守,协同物业保障水电暖稳定供应,维修团队24小时待命及时处理故障。通过主动对接需求、强化安全教育,为留校生打造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确保学生专注学业、家长安心。

与此同时,为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资助政策,各二级学院采用“N+融合式”家访模式,将家访与思政教育、学业指导、就业指导相结合,通过学业帮扶、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等凝聚家校育人合力,鼓励学生坚定理想、努力提升自己,担当社会责任。

凛冽寒风中,“暖冬双选会”却如火如荼。面对当下严峻的就业形势,学生工作处聚焦就业市场建设,贴近学生需求,寒假持续开展招聘和就业指导活动,举办专场双选会,通过微信群、钉钉群等精准推送就业信息,提供生涯规划、政策解读、求职技能等多维度就业指导,助力学生提升求职竞争力。各二级学院聚焦供需对接,加强与优质用人单位联系,开展访企拓岗,调研就业市场需求,为人才培养和就业指导提供依据。结合资助家访,为困难毕业生“送岗上门”,全方位解决就业难题。

寒假期间,潍院师生还在潍坊春晚舞台绽放华彩。学校音乐与舞蹈学院裴亚建等6名教师带领60余名学生参与《更好潍坊迎新春》《吉祥》《兰影幽芳》等6个节目的舞蹈表演。面对高压力、高强度的排练过程,教师们始终坚守岗位,学生也力求精益求精。排练期间,音乐与舞蹈学院领导时刻关注排练进展,多次前往舞蹈教室和宿舍慰问,为参演学生争取留校食宿保障和生活补助,耐心指导并帮助解决大家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师生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关爱。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师生共同努力下,音乐与舞蹈学院师生以饱满热情和昂扬精神出色完成演出任务,凭借着高超专业素养和积极风貌赢得好评,既是学校美育成果的精彩展示,更是服务地方文化建设的生动实践。

新元肇始,万象更新。站在2025年的起点,潍院人以实干为笔,饱蘸汗水与热忱,为这一年写下温暖而坚实的注脚。秉持着“闯”的精神,以无畏的勇气跨越未知的山川;凭借着“创”的劲头,用创新的思维开拓前行的道路;坚守着“干”的作风,靠踏实的行动铸就每一个目标,在建设国内一流应用型大学新征程中,潍院人正奋笔疾书,立志书写出更加辉煌、更加绚丽的崭新篇章。(张鲁筠 蔡月梅 李小杰 陈欣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