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1月19日,全市教育大会召开。川外干部教师高度关注,第一时间通过多种方式学习会议精神,结合工作实际畅谈学习体会。
党委书记邹渝表示,全市教育大会胜利召开,高起点谋划我市教育工作,积极彰显了重庆教育工作在中国式现代化宏大场景中、在教育强国建设征程中的定位和作为。会议提出要全力打造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样板、内陆地区教育开放合作范例等,进一步明确了我市高等教育的努力方向。四川外国语大学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切实按照教育大会部署,坚定不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深入实施学校“1359”发展战略,坚持党建统领,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到教育改革发展全过程;紧密对接“一带一路”倡议、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全面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统筹发展;深刻把握数字时代外语教育发展新特征,充分发挥学校“重庆市高水平新文科建设高校”和“重庆市国际化特色高校”优势,着力培养“有家国情怀、有全球视野、有专业本领”的卓越涉外人才,以高质量发展助推重庆打造内陆开放综合枢纽,在融入加快建设新时代教育强市中的积极实践中,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贡献川外力量。
校长董洪川认为,此次全市教育大会充分展现了市委、市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和系统谋划,吹响了加快建设教育强市的强劲号角,在重庆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学校将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全市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定不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一是将在转变办学理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学科专业设置等方面做好顶层设计,以科技赋能外语教育,加快数字化建设,培养“一专多能”的高素质涉外人才。二是通过“多语种+专业”方式培养国家急需的国际组织人才、国别区域人才、涉外法治人才、国际传播人才,非通用语人才;通过“多语种+产业”的方式培养重庆现代产业发展亟需的应用型国际化人才。三是作为西南地区唯一的外语院校,学校将积极发挥对外开放桥头堡作用,将中外人文交流平台搭建得更宽更大,同时加强区域国别研究,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咨政服务,助推重庆内陆开放综合枢纽建设。
副校长严功军表示,全市教育大会回顾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格局性变化,总结了重庆市教育综合改革取得的重要成果,确立了重庆“全力打造西部基础教育高地、全国职业教育重镇、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样板、内陆地区教育开放合作范例,扎实推动教育现代化、加快建设新时代教育强市”的目标,明确了“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构建多跨协同、各负其责、高效联动的教育工作格局”的具体任务,为学校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学校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全市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立德树人,聚焦国家战略和重庆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树立系统思维,认清教育形势,继续以新文科建设为引领,践行“1368”改革模式,大力推动学校基础学科、交叉学科建设,打破专业壁垒,强化交叉融合,推进智能化创新,培养卓越语言服务、国际组织、国际传播、涉外法治、涉外商务等紧缺人才,服务产业出海,助力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为教育强市和现代化新重庆建设贡献力量。
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兼) 胡安江认为,全市教育大会提出,各级党委、政府要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构建多跨协同、各负其责、高效联动的教育工作格局。这些论述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市提供了认识论和方法论指引。未来学校学科专业建设也需要紧扣大会强调的5个“新”和3对核心概念,强化效果导向、质量导向和服务导向,围绕立德树人、教育评价、社会服务、学科专业调整优化、教育数字化、教育开放等重要内容,加强统筹、推进协同,进一步强化共建、共商、共享、共治、共赢的学校教育新格局,确保各项工作部署见行见效,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贡献川外力量。
教务处处长刘玉梅表示,教务处要进一步深化新文科教育综合改革,用好学科专业交叉的“催化剂”,深入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推动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处理好几对关系:需求和专业建设的关系、专业和课程建设的关系、课程和教材的关系、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关系、教学和师资建设的关系,为教育强国建设添砖加瓦。
科研处处长林移刚表示,学校将进一步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持续发力构建外国语大学新文科发展战略新生态,不断提高国际传播能力,进一步强化区域国别研究新型高端智库建设,加强加深国际合作交流,加快推进语言智能化转型,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学校建设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外国语大学的目标赋能,助力重庆打造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样板、内陆地区教育开放合作范例。
国际关系学院党总支书记马驭骅表示,学院将充分发挥课程育人、文化育人、融合育人的作用。同时依靠科研牵引,破解难题、引领创新,提档升级。坚持以国际化为导向,不断更新发展理念,不断强化内涵建设、优化学科结构、凸显专业优势、促进交叉融合发展,以“专业+”为抓手,耕好“国际组织人才实验班”试验田,努力打造中外人文交流品牌,推进特色智库建设,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家国情怀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人才。
英语学院院长赵永峰表示,学院在学校统筹规划下,秉持守正创新理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五育”并举一体化育人体系,坚守“新文科”改革理念,主动对接中国文化走出去国家战略、“一带一路”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科学调整英语专业结构,聚力培养高水平英语复合型人才,主动对接国家和地方需求,聚力培养能讲好中国故事、参与全球治理的英语高级专门人才和复合型创新人才。
商务英语学院院长胡文飞表示,学院将全面贯彻全市教育大会新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以“新文科”“国际化”建设为引领,形成“知识、能力、素质”三维并重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坚持服务国家战略和重庆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持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专业素养高、时效性强的学生实习实训平台,有效保证商英人才培养质量,助推学院社会评价稳步提升、学科专业影响力持续增强。
英语学院教师邓鸥翔说:“在人工智能迅猛发展的时代,我们应该围绕‘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全面提升国际效能’的总体目标,坚定‘四个自信’,牢记教育使命,履职尽责,接续奋斗,以‘固本铸魂’提升思政引领力、‘五育并举’提升学生成长力、‘引育共促’提升自我竞争力,努力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青年人才后备军,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贡献中国方案,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贡献力量。
国际教育学院教师吕鹏说:“正如市委书记袁家军在全市教育大会上强调的‘要在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上实现新提升’,建设教育强市道路上,我们教师肩负着立德树人、传承知识、培育英才的重任,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要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将个人成长与城市发展紧密相连,培养更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