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时代,集邮这一传统爱好似乎与现代生活节奏渐行渐远,但仍有年轻人在坚守和传承这一文化。洛阳师范学院文学院2022级学生卢晨阳从小在父亲的引导下,踏上了集邮之路,并在中国2024亚洲国际集邮展览中荣获青少年组金奖加特别奖。
邮票启窗窥史事,邮集展卷鉴古今
邮票对卢晨阳来说,是一路走来的朋友,帮他了解到很多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它们不仅仅是一张张纸片,更是历史的鲜活记录者,是革命先烈血与肉的见证。每一枚解放区的邮票,都像是一扇窗,透过它,我们得以窥见那些尘封的故事。
策划邮集时,卢晨阳经过深思熟虑,最终选定华东解放区毛泽东像邮票作为核心主题。这个灵感来源于《中国解放区邮票目录》,他按照邮票发行的时间顺序,精心编排、细致梳理,最终完成了一部完整的邮集。这部邮集别出心裁地依据五个区域性解放区展开划分,这样的考量是基于邮票目录所呈现出的鲜明地域特色。在探索解放区邮集的过程中,卢晨阳深刻地体会到,深入挖掘邮票背后的历史对真正理解邮票的价值至关重要。就像那些小巧的小型张邮票,在国共内战时,曾是秘密传递信息的使者;那些带有装订孔的蓝便邮,见证了曾被新四军战士当作笔记本的过往。
而这集邮故事的缘起,皆与卢晨阳父亲的老师 —— 一位新四军老战士紧密相连。这位在战火纷飞年代中穿梭驰骋的老战士,将邮票视作珍贵无比的历史珍宝悉心收藏。卢晨阳深受其感染与触动,感慨地说道:“我每次去拜访郑辉老师的时候,他都会给我讲这些邮票背后的故事。透过这些看似平凡的邮票,我好像亲耳聆听了无数可歌可泣的红色故事,亲眼目睹了革命战士们为了心中崇高的理想信念,义无反顾地前赴后继。”在卢晨阳心中,邮票已然超越了个人收藏爱好的范畴,它更像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见证了从革命年代的血与火到新中国成立后繁荣昌盛的伟大变迁,时刻提醒人们要铭记历史,传承先辈们手中那永不熄灭的精神火炬。
父引邮途启新篇,自探邮海韵万千
卢晨阳的集邮之路始于父亲的影响。他的父亲是一位资深的集邮爱好者,从小就带他拜访各地的集邮家,这种耳濡目染的经历让他对传统邮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父亲的邮集中,卢晨阳学会了邮票的基本知识,也体会到了集邮的乐趣。
但当他独自深入集邮领域时,却遭遇了诸多难题,尤其是邮资相关的知识,给他带来了不小的困扰。卢晨阳略微沮丧地说道:“我这本邮集的知识涉及解放时期,当时的邮资规定每隔几个月或者几年就会有所变动,不同的解放区所需的邮资也存在差异,如果一封信在投递途中要经过国民党统治区,邮资还会因跨区而发生变化。”面对这些困惑,卢晨阳先是积极向父亲求教,而后又在集邮群中向其他老师请教,渐渐攻克了这些难题。这个过程虽然艰难,但让他收获了宝贵的知识财富。
除了父亲的悉心教导,卢晨阳还主动探寻其他学习渠道。比如经常去图书馆翻阅专业的集邮书籍,加入网络集邮社群参与交流互动,参加线下研讨会等等。“上大学后,我加入了郑州青年集邮小组,在这个小组里,我见到了很多对集邮感兴趣的年轻人,是他们激励着我不断制作和完善自己的邮集,并去积极参加邮展,在他们的激励下,我还写了很多关于集邮的文章,会在《上海集邮》等杂志上发表,这是我在集邮方面的一个转折点。”卢晨阳真诚地说道。这些丰富的经历,让他在集邮的道路上越走越坚定,越走越宽广。
在与各地邮友的交流中,卢晨阳还学习到了许多新颖独特的集邮技巧和编组理念,并将其融入到他的邮集创作中。他尝试以年轻人独有的视角重新审视传统邮集,大胆引入诸如PS技术等现代化手段,对邮集进行创新性设计与制作,以增强邮集的时代感与视觉冲击力。
贴片细琢彰邮艺,史笺萃影绘新晖
从全国邮展迈向亚洲邮展的过程中,编排贴片这一精细工作,他面临着诸多挑战与抉择。48个贴片的顺序编排与内容搭配,需耗费大量心血。他深知集邮之美在于和谐与规整的呈现,所以面对异形票可能破坏邮集整体美观的难题,他果断抉择,将其从邮集中剔除,只为呈现最完美的视觉效果。“蓝面油大板章的研究经历让我尤为难忘,因为它是一个10×10的100张邮票放在一起,需要逐张放大甄别,这是一个非常枯燥、非常锻炼耐心的过程。”在邮集制作过程中,卢晨阳始终秉持着严谨的态度,用扫描仪细致扫描每张邮票,并放大倍数探寻变体错体,疲惫但却收获满满成就感。
而邮票给予卢晨阳的,远不止于集邮技艺的提升,更在历史文化与爱国教育方面有着深刻的影响。正如他所说:“邮票会告诉我们一些书籍上没有记载的东西。”在研究邮品时,他发现了诸多历史事实。这些邮品仿佛是历史的无声诉说者,让他穿越时空,看到了先辈们在艰难岁月里为了民族大义和国家未来,不惜冒着生命危险保持联系、互通有无的伟大身影。他深刻领悟到祖国的和平发展是先辈们用热血与智慧铸就的,爱国情怀在他心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如今,集邮文化正伴随时代的变迁而不断演变,越来越多富有时代特色的邮票相继问世,无论是国外热门的动漫主题邮票,还是国内极具文化内涵的纪念邮票,都为集邮文化源源不断地输送着新鲜活力。卢晨阳满怀信心地说道:“我坚信,集邮文化必定能与时代并肩前行,即便处于数字化迅猛发展的背景之下,传统集邮文化所蕴含的独特魅力与深厚价值依然不会被削弱,它将始终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集邮爱好者投身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