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月 6 日,工程中心第四作业项目部作业二班通过质量回访获悉,由该班组负责施工的侧沙 7-2 井,自 1月中旬投产后持续保持高产,日产油8.2吨,含水仅为0.5%。
刚从作业四队副队长“变”为作业二班班长的舒金峰心潮起伏,“开始听说要项目化改革时,不太理解。但是改革后发现,新的管理模式和工作机制让效率提高了,大家干劲也更足了。”
和舒金峰一样,工程中心有近30 名基层小队管理人员顺利调整到项目部班组长岗位,这源于工程中心推进的“项目化”模式改革。
从机关到基层的有序推进
“项目化”模式改革是工程中心全面推进“六型”江苏井下建设的重要一步。
该中心员工多、管理幅度宽、纵深链条长,其“项目化”模式改革,“改”出何种状态,关乎自身长远发展。自“项目化”模式改革启动以来,该中心强化顶层设计,成立由该中心班子成员组成的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统筹负责“项目化”模式改革部署推进。
转变生产方式,必先转观念。该中心把“项目化”模式改革的形势和原则讲透、讲清楚,并多次深入基层了解情况,累计开展调查研究 40 余次,收集意见和建议50余条。编制形成“项目化”建设实施方案,确立以“业务归核化、辅业专业化、机构扁平化、运行市场化”为核心的“项目化”模式改革建设方向。
中心各项目部在改革中遵循“边实施、边总结、边改进”思路,全力推进各项改革举措。去年年底,12 个项目部全部完成了改革阶段性目标。
由被动到主动的全新转变
该中心以“归核化、扁平化、专业化、市场化”为目标,着力构建配套完善的运行保障机制,强力推进改革攻坚。
经过前期精心准备,工程中心圆满完成了各项目部领导班子组建、基层班组重组、人员岗位调整、业务优化整合等改革规定动作,配套、调整、优化了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
同时,他们对试油、带压、大修、小修等业务打破管理框架,进行优化整合,主体生产单位整合成立 13 个项目部,生产保障项目部融合了特车、工具、修理3个单元,实现一体化组织,一对多服务。
据了解,该中心实现“项目化”改革后,管理链条调整为“项目部—班组”两级管理,取消基层队级管理层级,实现了“小机关、大服务”运行模式,一线施工创效人员由去年的40%上升到目前的62%。
求实效和实情的有机结合
推进“项目化”模式改革,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上情与下情结合,才能做到科学精准。
工程中心域内作业范围遍布苏皖两省,井场分布点多、面广、战线长。“散、杂、低”等施工特点成为制约中心经营效益的主要因素。
工程中心把推进“项目化”模式改革作为破解发展难题的“金钥匙”,以实际为依据创新管理方式,努力推动改革创新发展。
第 二 作 业 项 目 部 在 7 个 生 产班组中采取“班组间交叉作业、班组内部交叉作业”的办法,灵活调配使用,避免等停靠,提升整体施工 效 率 。侧 钻 技 术 服 务 项 目 部 创新形成“打二备一”新模式,做到重 点 井 和 高 产 井 队 伍 安 排 快 、周期短、质量优,全力服务油田增储上产需求。
“项目化”改革是工程中心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目前,该中心全面构建了“项目化”模式,实现主责主业突出、服务业务高效、管理架构扁平、质量效益提升的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