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党委宣传部 / 新闻中心 郝爱 摄影 饶经伦 郝爱等)盛世华年,万家灯火。山东大学第二医院,“一院三区”体系横跨泉城南北,执着守护人民群众的健康与平安。在这个阖家团圆的温情时刻,我们选择用温度刻画时间,讲述二院人新年“温度”记——用每一“度”的热情与温暖,衷心祝福您新的一年——心中藏暖阳,前路坦荡荡!
1℃的突破,多一点的付出,成就无数“破冰时刻”
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冰点是 0℃,我们每一次的打破“常规”,都是一次“破冰”而出。
产科诊室医生弯下腰,扶起每一位孕检完的孕妇,这个“扶”的动作,医生每天都要重复 100 余次。这不是医生的“规定动作”,却是医患沟通的“温暖桥梁”。信任与感动,因这一瞬间,洋溢在每一位孕妇的面庞上。
儿科诊室医生在给孩子听诊前,习惯将听诊器进行“预热”,医生将掌间的温暖传递给孩子,让他们免受冰冷的刺激,从冰冷到温热的这一刻,成为抚平患儿和家属焦虑的“最佳良方”。
新生儿监护室护士细声读着爸爸妈妈的来信,这是科室坚持 20 年之久的一项“传统”,当医护人员的温情诵读传来,爱的奇迹随之绽放,小宝宝慢慢地安静下来,甜甜地睡着了。
重症医学科一场穿越病房内外的“视频探视”正在进行,危重患者通过手机和平板,实现了与病房外家属的沟通交流。科室创新推出的这项“暖心”服务,让“亲情陪伴触屏可见”照进现实。驱散了每一位患者和家属心头的阴霾!
37℃的温馨,多一点的用心,让寒冷冬日如沐春风
人体的温度大约是 37℃,我们怀揣“待患如亲”的温暖之心,用点点行动,浓浓真情,让爱与感动长久保温。
福字、对联、窗花、中国结……春节期间,医护人员把满满的温情融入其中。他们坚信红色是希望与能量的代名词,身处红色海洋中的患者,一定可以温暖随行,精神愉悦。
儿内三科病房,医护人员正在为小病号发放新年礼物。水彩笔、手工折纸、旺仔大礼包……不同年龄的小朋友都收到了最爱的礼物。生病本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但现在的他们却忘记了病痛,孩子们脸上的笑容,成为这个冬天最温暖的模样!
南部院区 / 济南善德养老院喜气洋洋,医院给老人们准备了喜庆的花饽饽,一起度过一个暖心而热闹的新年。“不是儿女,胜似儿女”是老人们对医护人员的最暖评价!
100℃的坚守,多一点的守护,让身处黑暗的人不再害怕
100℃是水沸腾的温度,我们用 100% 的努力,热血不停,奋斗不止,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总有人不舍昼夜,全天守护你和家人的安心与好梦。急诊医学中心、重症医学科、手术室、检验医学中心……医护人员胸怀百倍热情,严阵以待,奔走忙碌,他们用与病魔殊死一搏的热血,照亮整夜黑暗,温暖健康寒冬。
北院区也正严阵以待,尽管刚刚开诊一月有余,春节期间,每天每个学科都有知名专家、教授接诊,确保每个患者的诊疗无忧。来到这里的患者都会竖起大拇指,“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放心,安心,暖心!”
春节期间,近 400 名网医坚守岗位,在“云端”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365 天,8760 小时,医院网上医生全年不停歇,温情陪伴患者每一天。用心打通医疗就诊“最后一公里”!
180℃,多一点的坚持,成就从量变到质变的闪耀
180℃持续烘烤,可以让烤箱里的生面团变成松软可口的面包。今天,二院人用同样的热情和坚持,共同推动医院迈进 “新二院时代”。
在门诊大楼,医院将诊疗区域按照疾病部位,划分为“五大诊区”,实现了患者在同一区域,得到系统诊断和治疗的目标。
作为山东省首开此项服务的医院,一年以来,无数老百姓在这里真切体会到“看病容易”“只跑一次”的暖心医疗!
第二临床学院,“准医生们”在临床一线、实验室、自习室奋发学习,徜徉医海,此刻的他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不断学习,不断磨砺,不断成长,为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而努力奋斗!
后勤高压配电室内,温度长期保持在 26℃,这是为了保障电流监测的灵敏度,确保全院用电安全的极致要求。每天 24 小时 24 次巡查,师傅们坚持一丝不苟、严谨操作,取得了自医院开诊以来,电力安全零事故的纪录!春节期间 200 余名工勤人员坚守岗位,持续为患者营造安全稳定、温暖如春的就医环境!
1000℃的梦想,多一点的希望,用新年的愿景成就健康理想
当烟火在高空中绽放,温度瞬间达到 1000℃。新的一年,来自不同岗位的医护人员,一齐对着烟花诉说希望与梦想。
在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关于温度的故事无处不在:
开水间 24 小时沸腾的热水,不间断调试最佳温度的暖气,手术室常年 20-25℃的恒温,恒温箱中 37℃的注射液体……
温度,是山东大学第二医院的生动标志。从 0℃的无私奉献,到180℃的健康梦想,从医患真情到医疗热情,无处不见证着二院人的拼搏与情怀,每一“度”都是独特的印记,每一次“升温”都是奋斗的见证。新的一年,我们共同携手,让温暖随行、光芒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