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华侨大学 - 《华侨大学报》

人生的大学远远没有毕业

作者:●文学院教授  徐  华    
2023-06-27     浏览(13)     (0)

文章强调了立住根本、带好才学识三大资粮、用好观察、方法与效率三大助力,这些是善于处事的利器。年轻的生命拥有无限可能,要发自己的光,照前行的路。

两千五百年前,中国第一位开门授徒的老师———孔子,就对着滔滔流水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他实际上是在告诫自己,也告诉身后的弟子们,时不我待!唯有像流水一样,既跳动在每一个当下,又活到老、学到老,锲而不舍,才能不负此生之来。今天,同学们即将奔赴各自的新征程,我想说,人生的大学还远远没有毕业。远大的目标,高尚的人生,需要在坚定的意志、专注的投入、坚持不懈的努力和持续的实践中完成。“天生我材必有用”,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真正的成功不是胜过别人,而是超越自我;不是拥有多少名利,而是自我内在心性的觉察和生长。老师们会始终期待着你们,关注着你们获得属于自己的大成之境。

未来的路,各不相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什么是使我们能够善于处事的利器?我想到了三点:

一是立住根本。宇宙万物,人生在世,何谓根本?必然是能够起到决定作用的力量。大树的根扎得越深,上面的枝干才会越加的繁茂。人的根本在于心性,古圣先贤始终在探索人的内在心性,所谓“厚德载物”涵养天机”。康德也说:“这个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的心灵感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顶的灿烂星空,二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无非都是在存养“真、善、美”的内心。“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立住根本,生命才能不因狂风暴雨而倾倒,不因艰难险阻而动摇。立住根本,方得始终。

二是带好才、学、识三大资粮。凡是想去陌生的地方,我们必然要提前做好攻略,带好所需之物,才能有备无患。才、学、识就是我们人生之路上必备的物资和食粮。《文心雕龙》中说: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通过不断的学习,来储备自己的宝库;通过生活中的斟酌事理,来丰富自己的才能。至于识,则代表一种站得更高、看得更远的认知能力。没有识见,只如盲人摸象,导入错误的认知和判断;有识见,则可通观全局,洞察幽微。

三是用好观察、方法与效率三大助力。陌生的环境,首先需要谦逊虚心的态度。多听、多看,通过悉心的观察,让自己慢慢熟悉环境,进入角色;做事要讲究方法。方法不同,效果可能完全不同。同一问题,摆在面前如果有十种方案,各有利弊,这个时候如何权衡,选择最佳方案,最恰到好处的分寸尺度,正是传统哲学中庸之道的方法论,“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做事更要追求效率和成本。同一件事,别人用两个小时,我们如果半个小时完成,就比别人多了一个半小时的剩余时间量。是焦头烂额,还是游刃有余,是事倍功半,还是惠而不费,恰恰需要我们在日常的实践中用心地摸索。

前路漫漫,人海茫茫,年轻的生命,最是独一无二,没有什么可以替代。发自己的光,照前行的路,未来拥有无限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