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哞……哞……”1月25日上午,沙纳提别克·艾克木江顺着阵阵牛叫声,来到了克拉玛依区小拐乡团结新村的养牛场。看着几百头牛儿在场内肆意撒欢,沙纳提别克·艾克木江不由得笑了起来。
沙纳提别克·艾克木江是小拐乡团结新村村民,2015年,他从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毕业,父母希望他留在大城市发展,但他选择了返乡。“团结新村是我的家,我想回来,想要建设这里,让乡亲们都能富起来。”沙纳提别克·艾克木江说。
返乡后干些啥?如何带领乡亲们致富?如何将现有的资源和政府惠民政策巧妙结合利用起来?这些问题一直盘旋在沙纳提别克·艾克木江脑海中。经过多方实地考察,沙纳提别克·艾克木江决定创业,当一名“牛倌”。
说干就干。沙纳提别克·艾克木江踏上了“取经路”。前往外地学习、拜访养牛专业户,他通过多种方式学习养牛经验和技术,最终和几位志同道合的村民一起创办了农润农民专业养殖合作社。
创业初期,牛的数量少、养殖成本高、牛体弱多病易死亡……棘手的问题扑面而来,沙纳提别克·艾克木江越挫越勇。“天生不服输的劲头和党的大好政策是我坚持下来的动力。”沙纳提别克·艾克木江笑着说。
他不断向兽医和专业养殖户请教,在不断摸索中总结经验。其间,沙纳提别克·艾克木江还在政府的帮助下申请了党委农办补贴资金和自治区农机项目,改造翻新了牛圈,购置了新型饲料加工机械,改善了养殖的硬件设施。
沙纳提别克·艾克木江说,团结新村养了这么多年的土牛,经济效益一直不高,要想让乡亲们尝到富裕的甜头,就一定要从根上改变这个现状。于是,他向政府相关部门求助,协调到自治区品种改良中心调运合格的褐牛和西门塔尔牛的冻精,并邀请到自治区十星级品种改良员进行配种母牛发情检查和配种工作,还有奶牛专业养殖合作社提供相应技术支持。
“改良后的牛更耐寒、抗病性更强,不仅生长快、体型大、出肉率高,就连奶质也很好。”沙纳提别克·艾克木江说。经过改良,每头牛比原品种增收近17%,每头牛的产奶和出肉效益增收了一千多元。“这不仅让我们团结新村的土牛变成了‘金牛’,更让乡亲们的钱袋子鼓了起来。”他说。
2024年,为助力特色养殖产业蓬勃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稳步实施,团结新村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向农润农民专业养殖合作社注资100万元,专项用于鼓励养殖育肥项目。“党的政策好、国家的扶持好,我们干起活来也更有劲,我们团结新村的养牛事业一定会更上一层楼,大家一起赶着‘金牛’奔小康!”沙纳提别克·艾克木江说。
如今,农润农民专业养殖合作社规模不断壮大,良种牛存栏量达120头,出栏量达200余头,吸收了15名村民就业。该合作社以市场为依托、以村民增收为目的,采取“合作社+企业”的养殖模式,通过奶牛入股、技术入股、人力入股的方式,让乡亲们阔步走在小康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