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大象新闻策划的《文明中国说》系列视频节目播出,节目以汉字、战国棘轮、豫剧、汉服、茶五个文化符号为载体,从“河南例证”“河南基因”出发,以全国视野展示了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与深厚底蕴,以“小切口”讲述“大主题”,结合现代创新视听技术,引领观众走进一段跨越古今、融汇传承与创新的文化之旅。
节目在视听语言的表达上尤为细腻,注重文化氛围的营造和情感的传递。《文明中国说》并没有采用常见的叙事纪录片模式,而是通过极致化的场景和现代视听技术,增强了艺术表达的感染力。例如,在《“字”在其中》一期中,节目通过影像的形式重现了甲骨文的“造字”过程,仿佛让观众回到数千年前,亲眼目睹中华文明最早的书写形式是如何诞生的。低沉的背景音乐与古老文字的出现相得益彰,让观众不仅“看见”了汉字的历史,还“听见”了文明发展的声音。
又如,在《“戏”中家国》一期中,节目用 AI 数字人的形式让已故的常香玉“穿越时空”影像再现,再度“唱响”经典戏剧片段,与现代观众产生了深度互动,吸引了年轻观众的关注。围绕“人”与“戏”、家”和“国”,展现文化认同是凝聚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精神力量,体现出中华文明的“统一性”。这种细腻丰富的视听表达,使得《文明中国说》通过视觉与听觉的双重冲击,营造出一种沉浸式的观赏体验。
《文明中国说》在内容策划上充分考虑到了青年观众的需求,注重文化的现代转化与年轻人的生活联系,摒弃了文化类节目的学术性或高冷化,拉近了文化与观众之间的距离。节目通过展示年轻人穿着汉服参与现代生活的场景,使得这一传统服饰不仅成为文化符号,也成为现代青年表达文化自信的重要方式。
在节目中,现代青年不仅参与了传统文化的传承,还通过自身的创造力与实践,赋予这些文化符号新的时代意义。如《“衣”锦华夏》中复原海外流失壁画汉服的 90 后女生、《“茶”和天下》中致力于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的青年教师等,都是热爱并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现代青年群体。通过这种参与感与共鸣的构建,《文明中国说》不仅仅是对传统文化的展示,更是对现代文化生活的回应。
《文明中国说》通过对文化符号的解读,展示了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实际作用与意义。特别是《“茶”和天下》中“茶”这一文化符号,节目通过展示茶文化在全球的传播与影响,进一步强调了中华文明突出特性中的“和平性”,展现了中国作为和平建设者和全球合作伙伴的形象,深化了观众对中华文明的理解与认同。
《文明中国说》系列视频巧妙地融合了中华文明的历史传承与当代的创新实践,成功地引发了观众特别是青年群体对中华文明的深刻思考与认同,展示了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与当代价值。
(作者系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