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华侨大学 - 《华侨大学报》

法学院刘超学术论文刊发《中国社会科学》

2024-10-22     浏览(10)     (0)

华侨大学法学院刘超教授的学术论文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文章探讨了生态环境法治的空间拓展及其规则创新,提出生态环境单行法体系在还原主义方法论下难以承载“美丽中国”的文明意蕴,需要在《生态环境法典》中系统创新调整对象维度下的特定规则、运行场域维度下的协同规则和空间整合视野维度下的衔接规则。该论文的发表是法学院历史首次。刘超教授在环境法理论与实践研究方面作出系列探索。

本报讯 近日,华侨大学法学院刘超教授的学术论文《中国生态环境法治的空间拓展及其规则创新》在《中国社会科学》2024 年第 9 期发表。

文章立足于我国编纂《生态环境法典》的时代背景,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系列创新举措中归纳和阐释中国生态环境法治的“空间拓展”的理论命题,论证《生态环境法典》如何展开规则体系创新,为中国生态环境法治的空间拓展提供良法基础。

文章指出,我国生态环境单行法体系在还原主义方法论下针对环境要素分别立法,难以承载“美丽中国”的文明意蕴。中国生态环境法治亟待空间拓展,其理论基础源于以社群主义统合还原主义与整体主义方法论,在调整对象上应为多类型的环境空间供给专门规则,在运行场域上基于生态环境法治须应对大尺度空间环境问题。在《生态环境法典》中系统创新调整对象维度下的特定规则、运行场域维度下的协同规则和空间整合视野维度下的衔接规则,可契合生态环境法治空间拓展的规则创新需求。由此所创新的概念、归纳的制度、提炼的法理,是中国在鲜活的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实现的自主法学知识体系创新。

《中国社会科学》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并主办的综合性哲学社会科学期刊,主要发表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最新和最重要的学术研究成果,被学界誉为我国最高水平的综合类哲学社会科学期刊,也是华侨大学人文社科类唯一中文特类期刊。刘超教授在《中国社会科学》发文,为法学院历史首次。

同时,刘超教授与王康敏博士合作的论文《高等教育对外开放风险的法律防控》,在《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2024 年第 4 期发表。《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专门刊登重大理论和政策问题的原创性研究,重要研究成果先行内部刊发,为中央提供重要决策参考,在学术理论界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该论文的发表是华侨大学教育立法研究基地(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华侨大学共建)建设的重要成果。

近年来,刘超教授持续深耕生态环境法治研究,在环境法理论与实践研究方面作出系列探索。主持“‘双碳’目标下环境司法机制创新研究”“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立法研究”页岩气开发法律问题研究”等 3 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其中 1 项为重点项目;主持重大、重点等省部级以上纵向课题 20 余项,地方委托立法项目 10 余项;出版学术著作 8 部,在 CSSCI 来源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 70 余篇,其中法学类CSSCI 来源期刊论文近 30 篇;在《人民日报》发表理论文章 5 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近 20 篇。入选国家级人才工程专项计划等多项人才项目,担任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福建省法学会副会长、中共福建省委法律专家库成员等多项学术兼职和社会兼职。

华侨大学法学院近两年先后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等方面实现突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最高人民法院司法研究重大课题、司法部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福建省社科基金项目等各类省部级项目多点开花。学院教师在《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中国法学》《法律科学》《法学评论》《现代法学》《法学》《法商研究》《法制与社会发展》 等专业、权威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 余篇,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重要报纸发表理论文章 10 余篇,各项具有显示度的学术成果不断涌现,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等呈现交融并发的良性发展态势。

(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