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厚重的记忆深处,似乎不能忘却那句“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一直愿意踏着他们的足迹“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正如那几日,赶着夜走进他们的故事,体验他们“敢以天下为己任”的志气。
二十世纪初,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向警予、杨开慧、陶斯咏……风华正茂的青年,纯真美丽的爱情,昂扬炽烈的理想……小说《恰同学少年》带给当代青年怎样的思考?一样的青春年华,一样的激情澎湃,我们该怎么走?
一代伟人的精神、思想和最本真的生活在这里展现。杨昌济老师见毛泽东一双鞋子穿得露脚趾,给两元钱让他买双新鞋。而毛泽东上街走到书店看到一本好书,就顾不上买鞋了。很朴实的一个细节,凸显的却是“以‘坚忍’二字为读书与为人之精神,终生为之不懈”的实际行动。操场上,毛泽东在朗诵《少年中国说》。萧子升、蔡和森、萧三、张昆弟来了,更多的学子来了……“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这样的领军效应岂不是一种力量,一种召唤!“俭朴为修身之本”“君子有所不为亦必有所为”“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更是口号,团结了一群有天分、有活力、有个性的青年为改造中国与世界努力奋斗。毛泽东就像一个窗口,浓缩着那个时代所有进步青年的声音、信仰。
在这里,一群为寻求理想而奋发向上的青年告诉你“学生应该怎样读书”,“我现在还找不到,但将来一定会找到!”历史给毛泽东的气魄画上了一个完美的惊叹号,他找到自己的信仰,并成为了信仰的传播者。立志为修身之本,这群青年学子在求学成长的征途中确立了“修学储能”“为革新社会的准备”的宏伟志向,承诺并奉献了毕生。蔡和森不以家贫而自羞自卑,反而自尊自强自力,边读书边上街擦鞋挣钱。毛泽东“袁门立雨”,用诚心打动老师。他还说:“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他们的身上,有一种品质,一种精神,即坚忍。他们读书,为了追求新潮的思想,为了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并用青春的血汗印证了一代青年的理想。
红色经典,青春励志,小说《恰同学少年》重现了大时代背景下的青春之歌!独立窗台,看风起风落;漫步小径,见花谢花开。潮流涌动,当是青年学子“勤学善思求真知,立志报国务实事”的时代。立大志,勤学思,求真知,务实事,拭看立志青年风华正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