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见安全监督李师傅,是在暮色里。塔中采油气管理区中古29-2井的井架远远地刺破了天际,像一座孤独的灯塔。他站在井架下,宽厚的身影被夕阳拉长,面容隐在半明半暗的光影中,看不清表情,但那站姿却透着一种沉稳和笃定。
李师傅是四川人,说话语气温和,像水流淌过石缝,平缓而有力。他不是个多言的人,常常静静地站在一旁,手握着记录仪器,目光扫过每一个岗位,像是在用心丈量这片井场。作业中,他的存在是一种无言的提醒,仿佛站在那里,就让人不敢有丝毫马虎。他并不擅长激昂地讲话,但每次班前会,他提出的建议总是简明有力。
实习的日子里,我第一次经历了井漏,这是书本上反复强调的高危状况。在理论学习中,井漏往往与混乱和危险联系在一起,因此我的内心很紧张。然而,现实却与想象截然不同:工作人员有条不紊地操作,及时汇报情况,并迅速启动应急预案。每个人都各司其职,因为这是他们日常工作的一部分。这种井然有序让我感到一丝安心,也让我对师傅的工作充满了钦佩。
我带着疑惑走向李师傅。他身上总带着一股平静的力量,尽管长期驻井让他显得苍老,但每次班前会和定时巡检,他的目光总是坚定而专注。
面对我的困惑,李师傅带着四川口音说:“所有能预测的突发事件都有应对方案,危机其实尽在掌控之中。每个阶段该做啥就做啥。”这番话语不但安抚了我的紧张,也让我顿悟:所谓的危机,只要提前预判、制定方案,严格执行流程,便能从容应对。
这份从容的背后,是师傅对安全监督职责的执着与细致。他不仅要关注整个作业流程的安全,更要提醒每个岗位的员工注意细节,防微杜渐。他常常告诫我们:“胆大心细,做事要有劲头,但也得稳得住,安全最重要,细节不能放水。”刚开始,我对这句话的意思还不太理解,尤其是“放水”这个四川方言让我一时摸不着头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明白了这句话的深意。对安全而言,任何细小的疏忽都可能酿成严重后果,因此对细节的把控显得尤为重要。
在那次井漏的处理中,我真切感受到了李师傅的胆大心细。作为安全监督,他从全局出发,密切关注压力数据、作业环境与人员操作,同时提醒大家规范动作。他的果敢决策与对细节的执着,是团队秩序井然的关键所在。正如他所说的“突发事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乱了阵脚”。这种从容源自于日复一日的积累和对安全的坚守。
随着在塔中的实习结束,我们离开了中古29-2井,前往满深区块继续学习。沙漠公路上的景色似曾相识,但心境却全然不同。再一次看到那句标语:“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我不禁感慨,这句话似乎正是为李师傅这样的石油人书写的。
李师傅的身影浮现在我的脑海中。他是光,也是影。在沙漠深处,他像光一样,用自己的从容与坚守点亮每一个黑暗的时刻;而他的默默无闻,则如影一样,隐匿在每一次成功的背后,却从未被遗忘。
沙漠公路静静延伸,像一首无声的诗贯穿天地。实习经历让我明白,真正的伟大,不只是轰轰烈烈的壮举,更是日复一日的责任与细致。塔克拉玛干深处的光与影,记录着石油人对这片土地的无言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