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湖南省隆回县思源实验学校 - 《思源文艺》

捧一把泥土,献一颗真心

作者:九2213班 易思瑾    
2025-01-02     浏览(58)     (0)

在人生的漫漫征途中,我们的目光常常追逐着天空中飘逸的白云,冲入浩渺苍穹的飞鸟,或是沉醉于路边野花野草的骄艳芬芳。然而,那脚下普通平凡的泥土,却被人们轻易忽略。诚然,在多数人的认知里,隐匿于冰冷水泥之下的泥土,平淡又渺小,谁有几人真正明白,在这看似平凡的泥土中,蕴含着一颗炽热且无私的心。

文明之源——土

泥土,乃是文明的基石,回溯悠悠历史长河, 诸多灿烂的文明皆因泥土而兴起。

且看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从古老而神秘的甲骨文,到如今规范且优美的简体汉字,文字的演变见证着文明的传承轨迹;雄伟的万里长城,精巧的苏州园林,这些独具魅力的建筑在泥土的支撑下屹立千年;韵味悠长的唐诗宋词、发人深省的明清小说,是泥土滋养出的文学瑰宝。还有那精美的丝绸、绝妙的陶瓷,动听古曲音乐,以及独特的中医理论、精彩的武术文化、寓意深远的传统节日,无一不是泥土孕育的文明硕果。

此刻,让我们捧一把泥土,感受它承载的厚重文明,这泥土见证了岁月变迁,凝聚了先人的智慧。

生命之哺——土

泥土,是人类的哺育者。在广袤无垠的黄土高原上,泥土孕育着希望,人们在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播下希望的种子,待到收获之季,泥土慷慨地赠予丰硕的成果,让我们得以饱腹。泥土宛如一位无私的母亲,默默奉献着一切。

在狂风呼啸的沙漠中,风沙肆意飞舞,那粗犷豪放的陕西民歌声“山丹丹的开花呦——”仿佛在耳畔回荡,让人不禁联想到头裹白巾,腰系红腰带的朴实勤劳的陕西人民。他们在泥土的滋养下,努力创造着美好的生活,传承着独特的地域文化。

从古至今,土地与人类相依相伴,休戚与共。人们用泥土烧制砖瓦建行房屋,让我们在寒暑交替时有温暖的栖息之所,在风雨侵袭时有结实的躲避之处。而当疾病来袭,泥土中生长的草药化作疗愈我们身心的甘霖,就像那毫不起眼的鱼腥草,能清热解毒;那漫山遍野的金银花,可疏散风热;那随处可见的板蓝根,可凉血利咽,毋庸置疑。没有泥土,人类的生命将风雨飘摇,生活也将黯淡无光。

此刻,让我们捧一把泥土,感受它给予的生活滋养。这泥土孕育了万物生灵,传递了生存的希望。

伤害之痛——土

然而,泥土却遭受着不公正的对待,承受着误解与伤害。当“土包子”“土衣服”这类充满贬义,诋毁泥土的词语出现时,我的心犹如被尖锐的刀刃狠狠刺痛。泥土啊,您何罪之有?为何要承受这般污蔑?

我不禁问,那些贬低泥土的人,可曾念及泥土的无私奉献?可曾怀有一丝感恩之情?其实,不止言语上,现实中泥土所遭受的伤害更是令人痛心疾首。如今,城市化进程加速,大量的土地被占用,用于兴建高楼大厦和各类工厂,致使肥沃的农田不断缩减。令人遗憾的是,一些人仅仅着眼于土地所带来的短期经济效益,却完全漠视了其至关重要的生态价值以及深厚的文化意义。毫无疑问,这是对泥土的无情伤害。

我拭去泥土眼角的泪水,愿以笔为剑,为亲爱的泥土正名。

此刻,让我们深情地捧起一把泥土,用心去感受它随的苦痛。这泥土历经无数的伤害,无比渴望人们的良知觉醒。

亲爱的泥土,您是文明的源头,是生命的依托,也是默默奉献却遭人中伤的蒙冤者。我愿以最虔诚的姿态将您轻轻捧起,如同捧起世间最珍贵的宝藏。我要把这颗满怀赤诚与敬意的心献给您,愿您能感受我炽热的真情。愿这份深情化作温暖的阳光,照亮您在文明传承、哺育生命中被忽视的身影,让更多的人领悟您的珍贵,珍视您的恩赐。 

 (指导老师:陈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