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上海外国语大学 - 《上海外国语大学》

技术、语言、高等教育与文明进步:
中外大学校长研讨会举行

2024-12-15     浏览(101)     (0)

上海外国语大学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大楼举办中外大学校长研讨会,庆祝建校75周年。会议围绕人工智能、高等教育等议题展开讨论,旨在促进教育发展、全球合作和文化交流。同时,还举行了校友会会长论坛、亲子嘉年华等系列活动。


12月7日至8日,来自49所海内外大学、国际组织与机构的嘉宾、校友代表、社会各界人士和在校师生汇聚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大楼,“技术、语言、高等教育与文明进步:中外大学校长研讨会”在此举行。本次研讨会是庆祝上外建校75周年的主要活动之一。市教卫工作党委书记沈炜致辞。上外党委书记尹冬梅主持开幕式。

会上播放的上外建校75周年主题片《语见未来》回顾了与新中国同龄的上外和一代代上外人以“向上”精神谱写的一个个创业、创新、创造的篇章,描绘了以“向外”的品质铸就的海纳百川、胸怀天下的上外精神,以“勇担未来”的气魄写就的强国建设的上外篇章。

沈炜充分肯定上外自办学以来在服务国家发展、服务人的全面成长、服务社会进步、服务文明互鉴交流等方面作出的积极贡献。希望上外立足新起点,突出办学特色,深化改革创新,不断提升高素质涉外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更好服务区域国别领域自主知识产权的构建,为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为服务上海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加快建设“五个中心”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作出新贡献。

尹冬梅表示,本次研讨会关注当前全球高等教育面临的一系列重要命题以及新的机遇与挑战。中外高校应加强合作,坚守以人为本的大学之道,坚持开放融通的办学之道,拥抱智能智慧的变革之道,倡导合作共赢的全球发展之道,共同为人类历史新发展和人类文明新进步作出贡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上外将继续发扬历经75年积淀的办学传统,立足语言优势,坚持特色发展,深化交叉融合,筑建语言互通之桥、理解互信之桥、文明互鉴之桥,在教育强国建设新征程上展现更大作为。

上外校长李岩松致辞表示,自建校以来,上外始终以国家需要为己任,与国家的发展同向同行。近年来,上外不断推动传统外语教育和语言研究向新文科目标发展转型,持续探索开辟外语院校发展新领域、新赛道。面对数智化时代的挑战与机遇,上外将更加致力于卓越人才培养,更加着力于科创能力提升,更加投身于人类文明进步,为服务区域发展、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人类进步作出新的上外贡献。

同济大学党委书记方守恩致辞祝贺上外建校75周年并指出,面对新时代新需求,中国高等教育需要在挑战中牢牢把握新的机遇,勇于承担责任与使命,深化改革与发展,在高校间建立对话平台,构建合作机制,加强优质资源共享,携手合作推动知识的交流与创新,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与力量。

德国拜罗伊特大学校长史蒂芬·莱布勒致辞表示,自1986年与上外开启合作,两校在跨文化研究和经济学领域获得长足的成效,对两国高等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他高度赞赏上外在促进高等教育和科学发展中作出的努力,希望进一步巩固合作关系,通过国际师生交流等举措,进一步推动大学的国际化进程。

上外1985级英语系校友,国际劳工组织助理总干事郝斌致辞指出,进入新世纪以来,上外致力于培养“会语言、通国家、精领域”的卓越国际化人才,为国际组织提供了丰富的人才储备。当前全球治理需要具有全球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熟练运用外语、精通中外谈判和沟通的国际化人才。在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的新时期,期待有越来越多的青年积极投身全球发展事业。

主旨论坛中,围绕新时代的外语院校转型、高等教育与人文学科发展等话题,来自中国、日本、德国、秘鲁、英国、美国的10位大学校长深入讨论,就人工智能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国际合作与学科交叉的重要性等议题展开探究与交流。上外副校长张静主持主旨论坛。

以“特色自主知识体系建设”“数智化教育与世界文明繁荣发展”“高质量国际合作与世界民心相通”为主题,本次研讨会举行了三场分论坛。与会中外嘉宾就人工智能在推动教育发展、促进全球文化理解等方面的巨大潜力以及高等教育在全球合作与文化交流中的使命等话题展开研讨。上外副校长衣永刚主持闭幕式。

12月7日,是上外建校75周年纪念日。当天还举行了上外校友会会长论坛、校友亲子嘉年华、师生与校友文艺演出等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