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75年来,人民政协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在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政治协商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巩固发展了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人民政协“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显著政治优势,是科学、有效、管用的制度安排,在人类政治制度发展史上具有独特政治价值。”在2023年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制定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机制,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可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项重要工作,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同时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任务。人民政协作为我国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重大制度创新、专门协商机构,是中国共产党协调统一战线“五大关系”的重要平台,发扬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安排,也是中国共产党加强与各方面党外代表人士联系的主要渠道,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伟大事业中既肩负重大使命重要职责,又可以大展拳脚、大有作为。全国各级政协组织应主动履行自身基本职能,充分发挥各界别政协委员专业特长和独特优势,广泛凝聚起各族群众的社会共识与强大合力,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积极贡献智慧和力量。
一、深入学习领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精神实质
中共十八大以来,面对外部普遍存在族群分化、社会撕裂、认同不足的国际社会和我国内部深层次矛盾风险挑战并存的百年未有大变局历史背景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全局审视和把握我国民族问题,统筹谋划和着力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形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鲜明提出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不断巩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不断拓展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和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开展多形式理论政策学习
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线”,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两个结合”,在深刻总结国内外民族工作正反两方面经验,深刻洞察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历史大势基础上,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和高度实践总结。政协组织要完整、准确、全面理解与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尤其是深入学习领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丰富内涵、核心要义、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因此,各级政协组织可以利用常委会会议集体学习、协商座谈会共同习等制度机制,通过“书香政协”“委员书屋”“委员会客室”“政协委员学习教育基地”等载体平台,常态化、高频化、立体化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学习、理论阐释、政策解读活动,强化对“三个离不开”“四个共同”“四个与共”“四个必然要求”“五个认同”“五观”等重要理念和基本要求的深入理解与深刻把握。
(二)组织沉浸式亲身体验实践
近年来,各地在“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过程中,精心形塑打造了一批主题公园、体验场馆和展览场所,吸引大量群体参观体验感受,深受各族群众喜爱,取得了较好的铸牢成效。政协组织可以分批组织各级政协委员赴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中华民族共同体文物古籍展览馆、“三交”特色旅游线路等参观考察,以沉浸式体验方式让政协委员亲身感受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客观历史事实和生动当代实践,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深植根于广大政协委员心中,不断增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自觉性、主动性、坚定性。
二、广泛宣传阐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政策
中国共产党的民族理论政策既与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一脉相承,又紧密结合我国民族工作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地提出了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亟需广大政协委员深入浅出地加以宣传阐释,生动形象地厘清蕴含其中的道理、学理、哲理,切实在学懂弄通广传播上狠下功夫。
(一)利用好“委员讲堂”特色平台加强重点宣传
作为十三届全国政协的一项重要创新举措和重大履职实践——“委员讲堂”,在全国各地具有较强的品牌效应和社会影响,已经成为各级政协委员联系团结界别群众、面向社会正面发声、凝聚传播思想共识的机制化平台,是展现政协委员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重要窗口。因此,可以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工作列为“委员讲堂”重大专项计划,有力强化政协委员自我教育、影响带动和凝聚共识作用。
(二)发挥好政协委员自身“宣传员”桥梁纽带作用
作为政协工作的主体,政协委员是各民主党派、各社会团体和各族各界群众的代表人士。要充分调动政协委员联系界别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有针对性地对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群体采取“小型化”“院落式”“分众化”的宣讲方式,打造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平台载体,着力宣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关理论知识、政策要义,确保讲得准、讲得深、讲得透、讲得活,有效增进各族群众对相关理论方针政策的理解与把握。
(三)组织好各界别政协委员主动发挥专长优势
政协委员具有代表性强、联系广泛、渠道畅通等突出特点。要积极鼓励和大力支持其充分利用专业特长优势、特殊传播渠道和广泛社会影响,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通俗易懂的语言、真实鲜活的内容,采取“线上线下”双管齐下的方式,向社会大众主动宣传有关理论政策。如,教育界委员可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经常性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全过程诸环节各方面;文化艺术界委员可将体现“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历史、知识、故事,精心创作打造为精品影视剧、舞台剧、纪录片、微电影、歌舞戏曲、民歌童谣等鲜活产品,切实增强宣传的亲和力、感染力、传播力;新闻出版界委员可发行体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大众化简明读物、通俗画册、视听产品,便于引导各族群众全面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的正确知识与客观史实。
(四)打造好各类媒介资源宣传融合矩阵
随着互联网在全国各地的逐渐普及和移动终端技术的日益成熟,各族群众的工作、学习、生活、休闲等越来越依赖互联网。因此,除了发挥好电视、报刊、广播、宣传栏等传统媒体媒介的宣传作用外,有关部门还要协调、整合政府和社会各类线上线下宣传媒介资源,通过主流媒体开设专题专栏专访、网络新媒体开展直播转播录播等途径方式,以身边民族团结事例、民族先进事迹和民族进步典型为主要内容来引导人说服人感染人,形成融合宣传阐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媒介渠道的强大有机矩阵。
三、全面推动转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际行动
各级政协组织要把牢工作主线、扛稳政治责任、亮足政协优势,大力发挥全国政协委员尤其是省、市、县三级政协委员“联动履职在一线”机制,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有形、有感、有效”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逐步向实践转化。因此,广大政协委员不仅要积极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自觉宣传者,更要主动成为有关模范践行者和引领推动者。要立足自身所长和专业优势,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找准履职尽责的结合点、切入点和着力点,通过履行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基本职能,着力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政协委员自身与社会各界群众的日常实际行动。
(一)开展政治协商有力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人民政协要积极围绕和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主动采取专题协商等方式,对中国共产党各级党委和政府关心的有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体制机制建设、典型宣传培育、法律法规制定等重大问题充分开展政治协商,提出一系列高质量高水平且实操性强的意见建议以供党和政府参考。
(二)全面参政议政积极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人民政协要主动发挥各界别政协委员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渠道畅通优势作用,有效调动各专门委员会专家专业专长强大力量,大力实施“委员助乡”等工程,推动政协工作向基层一线和民族地区聚焦延伸,引领政协委员履职向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和群急难愁盼问题攒劲发力,通过资政报告、建议案、社情民意等形式精准履职尽责、主动担当作为,对各族群众话政治参与、帮经济发展、助文化繁荣、促社会和谐,切实以实际行动和突出成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三)实施民主监督有效落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人民政协可以通过调研考察、监督检查、提案办理、批评建议、专项监督等方式,对中国共产党各级党委和政府开展的有关铸牢工作进行专门监督,确保有关铸牢工作的实施效率和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可知,只有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和贯穿政协委员履职尽责全过程各方面,在坚持发扬民主和增进团结相互贯通、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中走在前作示范,努力把有关铸牢工作抓紧抓好、做实做细,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全国各族群众的根本利益,才能促进各族群众不断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自豪感、归属感,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让各族群众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逐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四)形成制度法律长期保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制定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机制,是将“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抓实落细的重要体现之一。各级政协组织可以组织广大政协委员深入调研、充分协商,将在有关铸牢工作实践中总结凝练而成的好做法好经验上升为制度机制甚至法律法规,为铸牢中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切实有力的法律支撑与制度保障,可进一步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法治化、常态化、长效化,更好以中华民族大团结促进中国式现代化稳步向前发展。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新时代新征程,人民政协要发扬优良传统,牢记政治责任,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优势,完善发挥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工作机制,健全深度协商互动、意见充分表达、广泛凝聚共识机制,建设一支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守纪律、讲规矩、重品行的政协委员队伍,并积极调动广大政协委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其重要桥梁纽带功能和特长优势作用,在履职尽责中着力宣传教育引导各族群众深入理解党的民族政策,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不断增强“五个认同”,深化交往交流交融,“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新时代新征程实现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和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广泛凝聚社会共识和磅礴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