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华侨大学 - 《华侨大学报》

□“侨”好 young

文院程佳伟:徜徉学术 逐梦复旦

2024-06-18     浏览(17)     (0)

华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程佳伟收到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现当代文学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他重视课堂学习,加强课后积累,并积极参加实践活动。程佳伟认为学习不是生活的全部,实践更能表现出生活最生动的姿态。他感谢母校的培养。


凤凰花开季,华园学子各奔前程时。他们中,许多人选择继续深造专业知识,投身更大的学术原野。文学院2020 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程佳伟便是其中之一。

日前,程佳伟收到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系的录取通知,将攻读其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现当代文学方向的硕士研究生,继续深耕自己的学术之路。

程佳伟是怀着学术理想进入华侨大学的。初入华园,他就被这里浓厚的学术氛围吸引。面对浩瀚的专业知识,程佳伟重视课堂学习,多思考、多提问,锻炼问题意识;阅读量不够、写作能力需提高,他便加强课后积累,多阅读、多写作,一点点提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作为一名青涩的学术新人,程佳伟常常和老师交流,了解自己的差距所在,用努力弥补不足之处。

一次次的思考、提问中,程佳伟印象最深的,便是自己的第一篇课程论文,主题是对比鲁迅和沈从文。“当时我对鲁迅、沈从文的了解大多只停留在教材的内容,所以在撰写论文时主要体现的是二者的对立。但与老师交流后我才意识到,鲁迅与沈从文其实是某种意义上的同志———他们一起为救亡图存而奋斗,一同在文学中畅想未来中国建构起来的现代民族国家是什么样的……这是我第一次以学术的方式思考,以学术论文的方式写作,第一次直观感觉到学术是什么样的。”程佳伟说。

得窥门径,也让程佳伟坚定了自己的学术理想,对自己未来的学术之路有所规划。他表示,选择报考复旦大学的现当代文学方向,源于自己对现代社会的思考———“现代化不是突然出现在中华大地的,这里面有非常复杂的过程,我想从学术的角度看一看。”而在了解和探究的过程中,程佳伟不仅加深了对现当代文学的认识,也加深了对复旦大学相关专业的认识。“复旦大学很重视现当代方向的学术研究。在学术建立的过程中,复旦人也做了很多大事,我想去看看,跟上他们的脚步。”他说。

回望自己的考研之路,程佳伟十分感慨,他形容自己的备考过程是“日晒雨淋,在知识的大地风餐露宿”。由于需要学习的科目很多,程佳伟早早就开始备考,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从教材到学术专著,他一共读了 87本书,并且许多重要的书读了不止一遍。从开始备考到考试前一天,程佳伟从未停止过阅读,“备考不光是要把知识点学扎实,更要去理解学术的精神,尝试从学术的视角去重新理解这些知识,这是我一直读书的原因”。

备考过程中,程佳伟十分重视心态的调整,保证自己不被情绪左右。“千万不要让自己陷入情绪的陷阱,开心或悲伤都要尽力避免,简简单单地拥抱一些小确幸就好,因为任何情绪上的波动都会分散注意力,这意味着效率的下降,甚至有规划被打乱的风险。”同时,他也不忽视情绪,“困了就睡,饿了就吃,累了就休息,不要把自己异化,也不要试图感动自己”。因此,程佳伟总是喜欢去图书馆学习,与其他匆匆赶路的考研人不同,他在路上总是不急不慢,一路上风轻湖平花草静的景象,总是能治愈我疲惫的心”。

华大四年,程佳伟好读书,但也常常从书案脱身,在实践活动中寻找、充实自己。他曾先后担任副班长、班长、院艺术团主持 队 队 长 等 职务,参与学院许多活动,丰富自己的大学生活体验,收获院“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他热衷志愿服务,在泉州市西福幼儿园和丰泽区第八中心小学留下足迹,在新冠疫情期间与室友一起协助分发餐食等,并将自己的志愿服务经历与感悟记录下来,所创作的散文发表在《泉州晚报》等刊物。

程佳伟认为,学习固然重要,但绝不是生活的全部,书本以外有春夏秋冬、亲朋好友,理论之外还有实践,甚至后者更能表现出生活最生动的姿态。作为文学专业的学生,他也会做些颇有生活情趣的事:从繁枝茂叶中寻找松鼠的踪迹,观察鸭蹼划出的波痕,记录黄昏多彩的天幕……课上的热情求教和课后的积极表现也让老师们对程佳伟一致好评:在班主任马娟娟的印象里,他是个“永远热情的孩子”;在林英德老师的微信朋友圈里,他是个“帅气的才子”……

临近与华园告别的日子,程佳伟很感谢母校的培养:“这真是一个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地方,每个人都在不同的地方摇曳生姿,闪闪发光。在华大求学四年,我感到骄傲和自豪,这期间的成长让我终身受益。”

(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