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中国石油摄影报 - 中国石油摄影报

大庆油田“借智”赋能向“新”而行

2024-11-07     浏览(15)     (0)

大庆油田在四季度着力缓解生产用工不足压力,探索建立数智作业区管理模式,取得一系列成果及进展。大庆油田围绕“基层班组、作业区、采油厂”三个层级,系统性开展智能化管理模式探索工作,推动生产指标、效益效率有效提升。同时,大庆油田重点围绕油气勘探、生产运行等方面同步开展转型融合实践,搭建作业区生产管控平台,实现生产数据实时监控等功能。

大庆 张幸福 四季度,大庆油田着力缓解基层井站规模持续扩大、生产用工不足等压力,探索建立数智作业区管理模式,在13个作业区试点应用,实现人均管井数由12口增加到21口,隐患整改及时率提高50%,生产时率提高1.6%。这是大庆油田积极推动油气生产单位智能化建设的一处生动实践。

下半年,大庆油田深入贯彻落实集团公司数字化转型工作部署,广泛学习借鉴国内外优秀企业数字化转型成功经验,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制定《大庆油田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纲要》,结合油田发展现状及数字化建设基础条件,遵循“急用先建、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实施思路,按照“先数字化、后智能化、再智慧化”的迭代提升顺序,明确“数智大庆油田”建设“时间表”和“路线图”。

近年来,针对“建模式、促融合”等重点方向,大庆油田加快探索步伐,在油气生产智能示范和数业融合实践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果及进展,数字化转型质量、转型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建模式、提质效。大庆油田围绕“基层班组、作业区、采油厂”三个层级,系统性开展5项智能化管理模式探索工作,推动生产指标、效益效率有效提升,为油气生产单位智能化建设提供示范引领。就“基层班组”这一层级,大庆油田分别针对注采班组、配制班组、集输班组建立数智化运管模式,目前已在12个注采班组试点应用,实现人均管井数增加8口,油水井时率提升1.6%;在41个配制站试点应用,实现用工数量减少60%左右,工作效率提高95%以上;在4个集输班组试点应用,实现操作岗位种类由8个减少至2个,外输含水、吨液能耗等指标得到优化提升。

促融合、赋新能。大庆油田重点围绕油气勘探、生产运行、工程技术、QHSE、地面工程、新能源、党的建设等方面同步开展转型融合实践。以生产运行为例,将油气勘探、油气开发、工程技术等十大业务领域的日常管理纳入油田公司智慧指挥中心,实现“业务链条一网统管、运行态势一屏总览、生产数据一键穿透、异常情况限时督办”,推动“大运行”管控体系落地应用。在此基础上,搭建作业区生产管控平台,实现生产数据实时监控、设备状态动态感知、生产报表自动生成、工况泵况智能诊断等功能,目前已在11个采油厂的90个作业区推广应用,故障发现处置时间已由原来的4小时缩短至40分钟以内,生产时率提高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