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为积极推动落实《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等文件精神,以“提升心理韧性守护心灵花开”为主题的第十八届“12·5”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活动于近日落幕。活动期间,聚焦学生学习生活新情况、新变化、新特点,围绕学生心理实际需求,共开展实践活动50余项,吸引全校两万余人次的参与。
提升德育水平,坚持教育护心。抓实《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课程思政建设,将心理教育、思想教育融入教学实践活动。完善“学校—学院—班级—宿舍”四级预警网络体系,加强朋辈心理辅导队伍建设,组织363名新生心理委员参加专题心理健康培训,开展寝室心理联络员培训。举办心理健康主题班会,深化学生对生命价值、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思考;心理情景剧展演让同学们通过演绎的方式进行自我探索,剖析内心世界,激发创造潜力,丰富心理情感;在“珍爱生命我与它的瞬间”萌宠故事分享活动中,共收集了1829份作品,旨在鼓励同学们勇敢地面对和拥抱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涵养尊重和热爱生命的精神。
助推智育提质,注重知识启心。聚焦常见心理问题,邀请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芜湖医院专家开展《健康睡眠快乐生活》专题讲座,探索睡眠奥秘,筑牢健康基石;利用网站、公众号推送“一“研”为定|考研焦虑自助指南”“考研自我关照|披星戴月走过的路,必将繁花似锦”等原创微文,为学生心理按摩、减压赋能;开展“写意曼陀罗探索自我绘画”“沙绘心语,青春同行”沙盘体验、“提升内驱力应对学业倦怠”等系列团体心理辅导,通过音乐舒缓、肢体伸展、正念冥想等方式缓解学习压力,加大同学们的心理弹性;心理观影活动涵盖了不同风格与主题的电影,每一部电影都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人们内心世界的喜怒哀乐、挣扎与成长;“心沐阳光幸福启航”主题征文、心灵镜像——最美笑脸征集活动、三行情诗大赛等从生活的细微处采撷灵感,用文字和镜头勾勒出内心的斑斓画卷。
丰富体育载体,创新运动健心。紧扣学生特点,将心育与体育相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舒缓学生心理压力。组织凝“绳”聚力——拔河比赛、青春草坪欢唱、师生羽毛球交流赛、“认识自我驱散迷惘”心理趣味活动等,鼓励同学们“走出寝室、走出教室”,感受户外运动的乐趣,实现身体与心灵的双重提升;开展“心委向阳互助共进”户外素质拓展活动,提升同学们团队合作能力;举办第四届心理游园会,设置协作过关、抛绣球、奇妙套圈、和烦恼说拜拜等10个趣味挑战和心理体验活动,点燃同学们的竞技热情,使教育结果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促进身心两健。
促进美育浸润,探索以艺育心。创新心理育人模式,探索运用艺术治疗,引领同学们在美的氛围里丰富“心”体验,达到内在的和谐与稳定。“心影之约”影子拍照打卡、“拒绝刻板,撕签计划”创意主题活动、“青春似火,博爱无声”心理海报设计等大赛,通过艺术创作表达,引发情感共鸣,促进个人成长;解忧信箱、心情收纳瓶、树洞悄悄话等活动为同学们创造互吐心声、疗愈自我的机会,以真情实感与生命相连接,与外界相融合,表达生命“生趣”,焕发生命“生机”;举办相遇·相愈一站式社区沙龙,让艺术之美与学业学习、社区生活无缝对接、完美结合,进一步陶冶学生情操,滋养美好心灵。
拓展劳育体验,躬行实践强心。将劳动教育与心理教育相结合,让同学们在劳动实践中进一步拓展心理实践内容,提升责任意识、团队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1天效应”心理健康主题打卡活动帮助同学们在完成每日任务的过程中养成良好习惯;“秋叶贴画”活动让平凡的树叶华丽“变身”为一件件富有故事感和情感深度的作品,引导同学们在园艺活动中放松身心,在与大自然的连接中感悟生命的成长力量;“乐玩徽程”水果拼盘大赛、“心语心愿记录成长”心理健康手账、“小猫书签”创意手工等活动着重培养同学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劳动实践中感受生活的美好,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
本届“12·5”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的成功举办实现了心理教育、自我成长和实践活动的多元浸润和育心与育德的有效融合,为校园生活增添了色彩和活力,为同学们的心灵注入了积极阳光的能量。我校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五育并举为指导原则,结合本校实际和师生心理状况,联动学院制定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提升心理健康服务实效,形成心理育人合力,构建新时代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新格局。
(钱圆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