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中国石油管道局新闻中心 - 石油管道报

载誉前行 任重道远

——一公司创新工作纪实

作者:通讯员  刁策    
2024-12-10     浏览(6)     (0)

河北省职工技师技术创新协会第二届职工技能创新成果评选结果揭晓,管道一公司获得多项殊荣。公司积极践行“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指导思想,通过创新工作室平台激发全员创新活力,培养高技能人才,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公司荣获多项殊荣,展现了其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方面的显著成果。未来,公司将进一步鼓励员工积极参与科技创新和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11月底,河北省职工技师技术创新协会第二届职工技能创新成果评选结果揭晓,管道一公司斩获多项殊荣。喜讯令人振奋,这是河北省职工技协对一公司的高度认可与赞誉,也彰显了一公司强大的创新能力。

一直以来,一公司始终坚定践行“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指导思想,紧紧围绕企业发展战略,以服务生产一线为目标,全力开展科技创新和技能人才培养工作。一公司此次获奖颇丰,“空芯气缸内焊机”获创新成果一等奖,“新型内焊机补焊焊接单元”获创新成果二等奖,“D1422管道挖掘机驱动端面整形设备”获创新成果三等奖;“王亮劳模创新工作室”荣获“优秀创新团队”称号;员工邓强荣获“工人发明家”称号,员工李荣柏、裴运涛荣获“优秀技工”称号。以创新工作室为平台激发全员创新活力王亮作为创新工作室的领头人,以精湛的专业技术和饱满的工作热情,凝聚起了一支充满活力与创造力的团队。他始终秉持对技术创新的执着追求,积极引导团队成员开拓思维、勇于尝试。

在日常工作中,王亮注重团队建设,积极营造开放、包容的创新氛围。他鼓励工作室成员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无论多么天马行空的创意,都能在这里得到充分的讨论和尊重。工作室成员来自不同的专业领域,他们各有所长,优势互补,形成了强大的创新合力。面对各种技术难题,他们不畏挑战,深入研究,反复试验,从项目选题、方案制订到具体实施,每一个环节都精益求精。他们时常为了一个技术细节争论得面红耳赤,只为找到最完美的解决方案。

在技术创新方面,工作室注重产学研结合,与管道工程有限公司(管道设计院)匠心工作室联盟共建,与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开展技术交流,结合公司的实际需求,不断推出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的成果。同时,工作室还注重人才培养,将技艺和经验传授给年轻员工,鼓励年轻员工积极参与创新项目,在实践中锻炼能力,为公司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技术骨干。

“王亮劳模创新工作室”以其卓越的表现,成为公司创新发展的一面旗帜。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成果,激励着公司员工积极投身于创新创造,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以高水平科技创新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一公司在油气长输管道施工技术与装备领域持续发力,深入开展科技研发攻关。

自主创新成果斐然,不断推动技术装备迭代升级,创新成果涵盖坡口、管口组对、预热、焊接、安装、除锈防腐、检测等全工序。尤其在管道自动焊接方面,坚持产研结合,在山地自动焊、中等口径氩弧自动焊、站场自动焊等研究中实现多项重大技术突破,成功构建全口径、全系列、全应用场景的成套自动焊技术,并且在工程建设一线的应用中不断优化,极大地提高了焊接效率和质量。

“新型内焊机补焊焊接单元”作为本次获奖成果之一,由荣获“工人发明家”称号的邓强领衔完成。该成果针对传统内焊机补焊单元的缺陷,秉持集成化、通用化的设计理念,制作了与内焊主机统一规格的补焊焊丝支架,在焊枪内安装石墨材质导管以降低焊丝输送阻力,采用印刷电路板电机驱动+单压紧轮减速输送结构形式,有效缩小了设备整体体积。

目前,该成果已累计在工程建设现场推广应用17套,显著提高了内补焊作业质量,节约了焊材采购成本,成为科技创新助力工程建设、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典范。以高技能人才培养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高技能人才是技术创新的探索者与实践者,更是企业技能操作队伍的核心骨干。

一公司在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中始终秉持“厚德、尚技、精业、思远”的理念,精心建立程序化、系统化、多样化、精细化的培训体系,开创性地推出“自由发挥找方法、对比规范找差距、共同讨论找捷径、出现错误找原因”的四步教学法,采用“培训、交流、竞赛、晋级”四位一体的技能提升模式,助力技能人员快速提升水平,实现成长成才。

荣获“优秀技工”称号的李荣柏、裴运涛,在各自岗位上深耕多年,拥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具备解决现场复杂问题的卓越能力。他们在技能水平上精益求精,积极开展技能操作“传、帮、带”工作,是公司培养的优秀高技能人才代表,充分展现了公司技能操作队伍的高水平。

荣誉虽至,但任重道远。本次多项殊荣的获得,既是对一公司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工作的高度肯定,也是对公司整体创新氛围的有力激励。未来,一公司将继续提升创新工作室建设,鼓励更多员工积极投身于科技创新和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