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华油工建公司承建的榆37项目施工进入紧张的收官阶段。在QA6段穿越施工现场,雪花纷飞,机器轰鸣,连头1机组参建员工和流沙地展开激烈较量。
QA6段顶管距离为52米,预制管长度为70米。因施工区域为流沙土壤,地下水位居高不下,造成穿越管道引沟反复坍塌,设备难以行走。同时,榆林地区冬季气温下降迅速,留给机组的施工窗口期越来越短。
“队长,这段地下水位非常高,我们已持续降水1个多月,但水位下降有限,两台70吨吊管机和两台360挖掘机配合施工,进度还是上不去。”技术员何小博焦急地询问着机组长任鹏。
看着机组“窝”在这片黄泥塘,任鹏眉头紧锁,忧心忡忡。他指着降水区域坚定地说:“我们继续检查降水水位,必须确保施工进度不受影响。”
为了快速走出流沙地,他与技术负责人多次深入现场,根据水位情况,不断优化施工方案。最终,他们决定先清理套管内的淤沙,再利用地下渗水进行漂管穿越施工。
方案定了,说干就干。参建员工穿上厚重的防寒服,戴上手套,拿起铲子,直奔冰冷、泥泞的套管内。在寒冷天气和地下水的作用下,淤沙紧贴在管壁上,每一次铲除都需要花费很大的气力。尽管大家的手冻得通红,脸上、身上满是泥土和汗水,但他们没有止步不前。大家开始轮流作业,冷的时候就上来喝一口热水,暖和一下,再下去清理,心中坚定“每清除一寸淤沙,就离成功更近一步”的信念,坚守在套管内。终于,在第7天的黄昏,套管内的淤沙被彻底清除。
然而,新的挑战接踵而至。由于地下水位和地质条件的复杂性,流沙不断侵袭,作业坑的挖掘工作变得异常困难。任鹏带领机组员工再次挺身而出。他们集思广益,决定采用临时钢板支撑来“牵制”流沙。
在风雪交加的环境中,大家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密切配合,指挥挖掘机和吊管机向前顶进。经过18天艰苦鏖战,机组打赢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
图为连头施工。
张赤赫 张琪 何小博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