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河南大学 - 《河南大学报》

奋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强国建设

作者:朱世欣    
2025-01-10     浏览(42)     (0)

该文指出河南省在维护国家安全、推动经济发展、保障资源供应、促进文化传承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并全面落实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探索人口大省高质量发展、农业大省统筹城乡融合发展、文化大省以文化人以文兴业、生态大省绿色发展和内陆大省开放带动“五条新路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河南智慧、河南力量。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分工体系面临系统性调整。我国正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等,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为不同地区发展赋予了全新优势、创造了重大机遇。

河南省在维护国家安全、推动经济发展、保障资源供应、促进文化传承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发挥着战略腹地的作用,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区域。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着眼脚下,河南大学要根据“河南所长、国家所需”找定位,根据“河南所缺、国家所落”找条件,明确主攻方向和重点,更好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强国建设,为推动民族复兴贡献河大责任。

中部地区加快崛起是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河南工作总要求的使命担当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四次在河南考察调研,亲临河南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多次对河南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赋予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在中部地区崛起中奋勇争先、把黄河建设成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等重大使命,明确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坚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攻方向、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打好“四张牌”等重大任务,为河南发展指明前进方向、提供根本遵循、注入强大动力。坚定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为总纲领、总遵循、总指引,河南省立足省情实际、扬长避短,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坚持以人为核心推进新型城镇化,善于用改革的办法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加快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出新作为,在实现中部地区崛起中彰显新担当,在推动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贡献河南力量。

中部地区加快崛起是保障国家生产安全的关键支撑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必须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完善维护国家安全体制机制,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切实保障国家长治久安。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确保粮食、能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是维护经济安全的重要内容。河南作为全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打好粮食生产王牌,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持续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推动实现更高水平的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将全方位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河南省作为中部地区产业体系最完备的先进制造业大省,依托自身优势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合作,加强“7+28+N”重点产业链群跨区域协作,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建设全国重要产业备份基地,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中占据有利位置,为提升国家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作出更大贡献。河南省作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大省,加快建设“一廊道、两张网、三基地”,完善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增强煤炭等化石能源兜底保障能力,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能够更好的维护能源重要基础设施安全,提高碳达峰进程中的能源供应稳定性和安全性,大幅提升能源安全保障能力,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出更大贡献。河南省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重要省份,关系着华北、中部、黄河流域乃至全国的生态安全。牢固树立和践行“两山”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处理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进一步调整优化经济布局,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推动生产生活绿色低碳发展,建设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美好家园,更好的守牢生态环境安全底线,为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推动中部地区加快崛起是破解发展区域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迫切需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成为新时代国家重大战略之一,随着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实施,中部地区经济增速持续高于东部地区,相对差距逐步缩小。但经济增速“南快北慢”、经济份额“南升北降”的态势持续,发展动力极化现象日益突出。河南省是传统农业大省、人口大省,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在我省表现尤为突出,城乡收入差距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置不均衡、乡村治理基础薄弱,已成为影响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全面落实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有利于发挥河南区位交通、市场腹地、人力资源、生态环境优势,抢占巨大的国内市场空间,形成促进经济发展的强劲需求拉动力;有力于河南加快壮大“7+28+N”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推动郑州都市圈和中原城市群建设,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更多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市,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进而持续壮大经济规模,缩小城乡发展差距,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供给短板,引领示范中部地区乃至全国类似地区协调发展。

推动中部地区加快崛起是更加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客观要求

中部地区位于东部和西部地区过渡带、长江开放经济带和沿海开放经济带结合部,该区域是国家重大战略叠加的密集区。在东部地区先后实施了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重大战略,在西部地区先后实施西部大开发、成渝双城经济圈等战略,在中部地区实施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中部地区崛起等,是国家战略密集、多重叠加的重要区域。河南省居于“天下之中”,承东启西、连南接北,区位居中独厚、交通网络发达,能够发挥左右逢源双优势,在全面落实中部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淮河生态经济带、汉江生态经济带、自创区、自贸区、跨境电商综试区、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等国家重大战略的基础上,与共建“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重大战略联动共振,促进东中西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在新一轮区域格局重塑中提升发展位势。同时,河南省作为中部地区经济总量最大、人口最多、实体经济数量最多的省份,以“7+28+N”产业集群和关键产业链为方向,在产业、消费、投资、开放、区域发展等领域形成新经济增长点,加速创新、人才、市场等要素有序流动和合理集聚,形成最具活力、最富竞争力区域增长极。

推动中部地区加快崛起是打造新时代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的必然选择

从新发展格局看,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相互促进趋势愈发明显,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四大增长极在经济地理上都有一面是向外的,同时具有广阔的经济腹地,分别是带动华北地区、华东地区、华南地区、西南地区自身发展和各自地区面向全球开放的门户,呈现显著的双循环特征。河南省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承载地和战略交汇地,在扩大对外经贸交流、建设国内大市场和港口、航空口岸、陆路枢纽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全面落实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有利于河南发挥大型供应链基地和大规模消费市场中心优势,层次承接产业转移,吸引国内外资本和新兴产业布局,扩大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有效投入,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有利于河南扩大开放连通内外构建“海、陆、空、网”物流通道枢纽,强化内陆与沿海间的联系,助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对外开放新格局,有力支撑全国新一轮开发开放,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空间由沿海向内陆地区拓展。

推动中部地区加快崛起是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河南省作为经济大省、人口大省、农业大省、文化资源大省和生态大省,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粮食安全保障中占据重要地位。河南省将切实承担起“经济大省要勇挑大梁”政治责任,立足省情实际和发展阶段性特征,突出河南人口、粮食、资源能源、文化及生态等特色优势,全面落实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积极探索人口大省高质量发展、农业大省统筹城乡融合发展、文化大省以文化人以文兴业、生态大省绿色发展和内陆大省开放带动“五条新路子”,率先实现全省人民共同富裕,打造成为把握时代大势、符合发展规律、体现河南特色、服务国家全局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样板”,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河南智慧、河南力量。(作者系中原发展研究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