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学校年度科研经费到账 12 亿元,推动学校一流大学建设及“十四五”事业发展迈向新高度,以优异成绩献礼建校 100 周年。
2024 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面向 203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作出新部署,优化重大科技创新组织机制,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改进科技计划管理,提升国际科技开放合作水平。国家科技改革的持续深化、行业竞争的持续加剧以及外部环境的错综复杂,给学校谋划既定的科研发展战略和争取科研项目经费带来了严峻挑战。
在学校党委行政的坚强领导下,学校科研管理部门主动求变、积极应变,统筹协调广大科研工作者、重点科研平台和团队以及各相关责任单位,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学校三亚海洋研究院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以学校第十一次党代会战略部署、“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及新一轮“双一流”建设方案为蓝图,坚持把党的全面领导作为根本保证,坚持把服务国家作为核心使命,坚持以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为发展导向,坚持把支撑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作为重要责任,坚持把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作为重要战略,以有组织科研主动破局、汇聚创新、布局重点、协同攻关、向海图强,深入挖掘整合校内外资源,创造性地开拓出一批新增强势科研经费渠道,积极争取地方资源支持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建设,并逐渐形成了稳定、可持续的经费来源,最终实现了年度科研经费的历史性突破,有效保障了学校整体科研事业的稳定向好发展,以更高质量、更大贡献强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聚力打造“科学研究的海大学派”和“服务社会的海大经验”。
本年度学校整体科研经费组成和分配布局更加平衡合理,呈现出强点突出、全面铺开的良好发展态势。
推进有组织科研,锚定创新能力速攀升。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19 项,创历史新高,经费1.77 亿元,增长 45%。首次入选基金委博士生项目试点单位,获资助率达 80%,位居全国第一。
积极践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获批牵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13 项、主持课题 20 个,合同额超 1.5 亿元。
锻造科研利器尖兵,驱动创新战力稳进阶。深刻认识国家科技安全体系的发展脉络和变革方向,探索建立以海洋安全保障等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与先进技术装备创新有机结合的长效专用项目组织机制。获批专用项目经费总额约 1.2 亿元,到账经费连续两年突破 1 亿元。
广拓科研基地格局,支撑创新效能新跨越。充分发挥科研基地聚能赋能效应推动学科跨越式发展,不断提升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能力。海洋微生物资源库、未来海洋食品智能制造概念验证和中试熟化平台 2 个学校最大的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获批立项,总投资 4.6 亿余元。
优组服务社会矩阵,推动创新势能高增长。省市项目累计获批 264 项,经费 1.71 亿元,项目数和经费数同比增长 29% 和 32%,其中服务山东重点建设项目获批 2 项,以科技创新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签订社会服务合同额连续两年超 2.8 亿,实现 20% 增幅,全面盘点全校 3300 余件专利,征集可产业化科技成果 140 余项,编制出版《中国海洋大学科技成果汇编(第二版)》。成果转化涉及专利数量近 70 项,合同额 2200 余万元,较去年增长 50%以上,持续以技术服务赋能产业升级,驱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精铸科技人才体系,激活创新实力新跃升。学校首次获批基金委合作创新研究团队项目,1 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5 人获得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1 人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识才、析才、育才、荐才、成才”的科技人才培育体系显成效。
深耕人文研究根基,引燃社科创新燎原势。人文社科国家级项目立项数和科研经费到账数再创历史新高,获批国家级项目 43 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专项 2 项,项目数增长 65%,经费超 3000 万元,较同期增长 50%。
筑牢深海南繁根基,拓展战略发展新空间。三亚海洋研究院获批各类项目 44 项,合同额 2.2 亿余元,科研经费到账 8400 余万元,连续两年获批海南省市科研项目经费额位列崖州湾科技城各入驻高校研究院首位。此外,学校还获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拨款 5888 万,成为学校撬动有组织科研的强力杠杆。
(本报通讯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