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杭州师范大学 - 《杭州师范大学报》

在热爱中坚守,于梦想里奋进

——点亮师大学子成长的多面精彩

2025-01-10     浏览(80)     (0)

本文讲述了四名学生在师大校园的成长故事,他们分别在辩论、教育、传统文化和科研方面取得了成绩。他们因热爱而坚持,因梦想而闪耀,期待未来在各自的领域继续挑战自我。


成长,是一场充满无限可能的奇妙旅程,宛如一颗多面体的璀璨宝石,每一面都折射出独特而迷人的光彩。在师大校园里,有这样一群学子:他们或纵横辩论赛场,以逻辑与口才征服观众;或怀揣教育理想,在师范生的成长路上砥砺前行;或钟情传统文化,让古老艺术焕发新生;或投身科研海洋,以执着与智慧探索未知。他们虽来自不同的专业,却皆因热爱而坚持,因梦想而闪耀。年终之际,让我们一同走进他们的世界,聆听他们的故事,感受他们的热爱与坚持。

A面:让世界听到我的声音

在2024年华语辩论世界杯杭州赛区钱江辩论联赛舞台上,我校辩论队成功夺魁,那激动人心的比分定格在5:4,而辩手王思喻凭借着亮眼的发挥,当之无愧地将“最佳辩手”这一荣誉称号收入囊中。

初见王思喻,作为人文学院2021级中文专业的本科生和校辩论队队长的她眼神灵动,思维敏捷,浑身散发着自信与活力。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过去的两年,她在辩论赛事中屡获佳绩。2024年华语辩论世界杯杭州赛区钱江辩论联赛中,王思喻带领团队一路过关斩将。决赛中,面对“当下超前消费的观念及行为对社会经济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这一极具挑战性的辩题时,王思喻表现出色,凭借冷静强大的逻辑思维和卓越的表达能力,在首质和申论环节大放异彩。备赛期间,她和团队面临时间紧迫、辩题跨领域的巨大挑战,短短10天要从复赛一路闯进决赛。他们没有退缩,熬夜搜集资料、构建知识框架、深入研究论文与案例,确保论述严谨有力。在她的带领下,团队成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反复打磨观点,最终以最佳状态迎接比赛。

“在喜欢中感受到力量,而不是花光了力气去喜欢。”王思喻对辩论的热爱溢于言表。尽管面临压力与失败,但她始终坚持,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队友和学弟学妹们在辩论中获得成长。对于未来,她满怀着憧憬,期待有朝一日能登上更大的舞台,继续挑战自我,在辩论的世界里书写出独属于自己的华丽篇章。

B面:心怀教育梦,笃行向未来

第十八届浙江省高等学校师范生教学竞赛圆满结束,经亨颐(中文)朱可欣斩获中学语文组二等奖。

谈及投身教育事业的初心,她坦言:我从小就喜欢与人沟通,帮助他人能给我带来很高的获得感。”这种“乐于奉献,心怀他人”的质朴情感,驱使她积极参与各类公益活动。从学校“烛光”助学支教计划到亚运会志愿者服务,她在一次次助人经历中,坚定了成为教育者的决心,深刻体悟到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换的美好。对于她来说,真诚是教育者必备的底色,只有真心热爱教育、关爱学生,才能肩负起“立德树人”的使命。她渴望成为学生精神的提灯者、灵魂的引路人,用关心、耐心与恒心陪伴学生成长。

专业能力的打磨是朱可欣成长的主旋律。“最简单也最困难的办法就是不断训练。”她如是说道。无数个日夜,当别人还在梦乡或沉迷虚拟世界时,她已开始或仍在坚持学习。她用日复一日的坚持诠释着“九层高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道理,抛却杂念,以“Lessismore”的人生哲学轻装上阵,专注于专业能力的提升。面对不确定的好课标准,她不气馁、不退缩,通过学习优秀课例、向老师取经、不断试讲修正等方式,一步步走出困局。备赛的半年里,她要应对学年论文、期末周等事务的压力,但她巧妙地找到了平衡学习、竞赛与生活的支点。这些实践和努力,都是她以坚定的步伐朝着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梦想迈进的证据。

C面:传统文化的热忱守护者

这或许与他自幼习武有着紧密关联,6岁开始习武的徐杰克在14岁那年偶然邂逅了变脸艺术,瞬间就被那瞬息万变的神奇魅力所吸引,自此,便踏上了学习变脸的漫漫征途。

回忆起学习变脸的日子,徐杰克集训时每天清晨六点就得起床,一练就是十几个小时,可他从未有过一丝放弃的念头。凭借着这份执着与热爱,他一点点掌握了变脸的精髓,让这门传统技艺在自己手中焕发出光彩。

“每次穿上那身戏服,我心里就特别骄傲,因为这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瑰宝,我就想着一定要去发扬、去传承,让更多的人知道变脸,爱上变脸。”进入大学后,徐杰克更是把传承变脸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校园里,他是同学们眼中的“变脸小老师”,不少同学慕名而来,向他请教变脸的门道,他总是倾囊相授,耐心地分享每一个动作技巧、每一处表情要点,只为让更多人领略到变脸的独特魅力。

而走出校园,徐杰克更是不遗余力地推广着变脸艺术以及中华武术。他凭借一身精湛的武艺,在多个剧组中担任武术替身,与此同时,他还精心拍摄短视频,将变脸与武术完美结合,在镜头前展示给万千网友。每一次登台演出,每一条发布的视频,都是他传播传统文化的生动实践。

D面:勤勉为梯,攀登科研高峰

章笑菀与生物学的缘分始于大一的《生命科学导论》课程。自那以后,这门学科便如磁石一般吸引着她。因为热爱,她课后常与俞春娜老师交流探讨,也因此获得了加入张弦副教授实验室“水稻转录因子”项目组的机会,从此叩开了科研的大门。

科研之路荆棘密布,可章笑菀从未退缩。大一课程安排紧凑,她却坚持每周三下午和周末赶往仓前校区做实验。为争取更多实验时间,她甚至巧妙调整选课计划,把课程集中在前半周,为自己争取到周五一整天的实验时间。面对项目组中未曾学过的实验内容,她主动向师姐请教,通过详细记录步骤和拍摄实验视频反复学习,迅速成长为能独立开展简单实验的科研新手。在备战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时,项目初期的载体构建屡遭失败,团队士气受挫。但她不气馁,与团队一起请教老师、查阅文献,从失败中学习。经过多次尝试,发现将目的基因片段控制在60bp时,基因沉默效果更好,章笑菀团队成功解决难题,最终荣获竞赛一等奖。

大三面临就业与深造的抉择,章笑菀也曾陷入两难。但在导师、辅导员以及优秀学长学姐的鼓励和引导下,她逐渐坚定了继续深造、探索未知的道路。在西湖大学夏令营中,与实验室PI的深入交流让她备受鼓舞,也让她对科研理想更加笃定,最终凭借出色表现荣获“西湖大学夏令营优秀营员”称号。

如今,章笑菀凭借严谨的求学态度和坚定的科研信念,成功保研至复旦大学遗传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未来,她将会在科研道路上继续探索未知,逐光前行,书写属于自己的科研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