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重庆邮电大学 - 《重庆邮电大学报》

辅导员在传承与创新中华文脉中的
角色与使命

作者:通信学院  马鑫    
2024-12-31     浏览(40)     (0)

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肩负着赓续中华文脉的责任。在日常工作中,他们要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把优秀文化蕴含的思想融入到教育实践中。同时,还要利用地方文化资源,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文化自信的新时代青年作出积极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锚定建成文化强国战略目标,不断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华文脉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承载着民族的记忆与智慧,源远流长。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如何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赓续中华文脉,成为每一位教育者的时代课题。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不仅肩负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任,更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创造性转化:挖掘传统文化精髓,融入现代教育体系

创造性转化,意味着在保持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表现形式,融会贯通到现代教育体系之中。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要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把优秀文化蕴含的思想融入到理想教育、导学团队建设、班级建设等教育实践中。

以我校的实际出发,辅导员开展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可以从学校丰富的历史文化入手。重庆邮电大学提炼出“敢为人先、百折不挠、团结奋斗、乐于奉献”的重邮精神,并把重邮精神融入到学生的校园生活中,开展校训精神文化讲座、参观校史馆、观看《红色长波》话剧等文化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重邮精神的魅力,深刻理解其价值观念和精神追求。这样的创新活动不仅使传统文化以更加生动、直观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还能让大学生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树立起坚定的文化自信。

创新性发展: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培育时代新人

创新性发展,要求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点和实践需求,进行文化创新和创造。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可以主动利用地方文化资源,尤其是重庆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丰富底蕴以及南山的红色文化资源,将优秀的乡土文化融入教育实践,为学生提供更加贴近生活、“接地气”的教育资源;积极鼓励和带领学生参加实地考察文化活动,将区域优秀文化与学科专业知识结合起来进行文艺创作、科技研发。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能让学生体验到文化创新的乐趣,还能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

辅导员还应将文化传承与创新融入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当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组织文化社团活动、开展文化交流项目、搭建文化创新平台等多样化方式,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交流思想的舞台,激发大学生探究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热情,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角色与使命:文化传承的桥梁与纽带

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是赓续中华文脉的必由之路。在这一过程中,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坚力量,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他们不仅是学生思想的引导者,更是文化传承的桥梁。通过自己的行为示范,辅导员传递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涵,深刻影响着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辅导员需要不断提升个人的文化素养和教育能力,以开放、包容、创新的态度引领学生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征途上勇往直前。

同时,辅导员可将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发展目光拓展到外部资源上,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通过与其他高校、相关企业、所属社区等建立伙伴关系,共同开展多元化的文化活动和服务项目,推进高校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事业。比如带领大学生“入企业”“下社区”,亲身感受企业文化的传承和社区文化的底蕴,从不同的视角为大学生群体提供不一样的文化视野和知识储备。通过这些努力,辅导员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创新精神,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文化自信的新时代青年打下坚实基础,同时也为推动社会文化的进步和发展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