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师者,躬耕教坛,惟匠心以致远。秉持着这样的教育初心,传媒艺术学院艺术设计系教师周熹副教授,将“置身式”的思政教育与具有“市场力”的专业教育进行有机融合,18年来,她将人文关怀融入日常教育教学中,与时俱进,逐渐成长为不断构建并践行自我教育理念和思想的教育者。
思政教育 传递“置身式”的爱
“如果哲学是爱智慧的话,教育就是爱生命。”周熹说,这种爱不是站在旁观者的立场上,而是“置身式”的爱。这意味着教师要把自己的情感、自己的灵魂放在里面,置身于教育现场之中、他人的生命之中、和学生共同成长的过程之中。她秉持着用爱思政,用爱进行三全育人,将具体的思政教育落实在课程思政、艺术思政、社会实践思政中。
周熹对所担任的所有课程开展思政教学,实现设计的文化传承、知识习得、伦理构建、社会责任等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在全面提升学生设计专业知识水平的同时厚植设计艺术的人民性、政治性、时代性,培育学生以过硬的设计本领服务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她主持建设并主讲课程《可持续设计》为重庆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对构建学生正确的设计伦理观、社会责任和环境保护意识起到积极作用。
在艺术思政方面,她依托主研的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我国抗战美术精神及其当代价值研究》,以抗战美术对学生进行艺术思政教育,孵化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在科研项目中根植学生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意识,以红色精神力量构筑学生共产主义信仰、民族共同体意识和爱党强国信念。师生共同发表《文艺战线筑牢意识形态堡垒的高校艺术教育课程思政教学》等论文4篇。
周熹也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思政,她组建孺子牛设计兴乡筑梦团(教师团)、丹青设计形象逐梦团(研究生团)、薪火设计兴乡燃梦团(本科生团),连续开展近 10 年的设计扶贫与设计兴乡志愿服务活动,带领 500 余人次的师生服务重庆、贵州、四川的 10 余个县 20 多个乡镇、村社的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代表性设计扶贫与设计兴乡社会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包括:铜梁盘石火龙表演公司企业形象设计、贵州道真三桥镇农副产品升级品牌策划、许明寺镇乡贤文化与新农人文化服务设计等。师生们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中练就本领、铸就信念,获得重庆市重点教改项目《党建引领艺术助力乡村振兴的社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1项、省级奖项4项、发表论文10余篇。
专业教育 坚持“一课一策”
从教18 年,周熹累计备课20多门,其中很多课程都在行业快速发展中逐渐被淘汰,同时又催生了许多新的课程。作为设计学科的一名专任教师,周熹一刻也不懈怠,她执着于在课堂外的教学研究与备课;执着于对同一门课在每一次的教学时依然反复修改、优化教学设计和授课PPT;执着于在接到一门新课时还是会像一名新老师一样买来大量的课程资料,认真地准备教案。周熹认为,只有这样,才是做好了本职工作,也是对专业教育“市场力”的最基本保障。
在专业教育、设计教学的多年实践中,周熹坚持“一课一策”。即,每一门专业课根据课程属性、课程内容、课程目标制定该课程特色的内容体系、教学设计以及教学方法。遇到新课缺乏适合的教材时,她就自己专研教辅材料,整合或开发全新的课程内容。比如,她为《可持续设计》开发“物质化可持续设计方法+非物质化可持续设计方法”课程知识体系和内容,为《文创产品设计》课程开发“文化符号分层提取与语构创新的文创产品设计方法”,为《产品设计思维》引入斯坦福设计学院的设计 5 步法:洞察需求—定义问题—创意方案—原型制作—测试反馈,《艺术设计前沿》课程则立足国际前沿,将自己对信息可视化设计、用户体验设计、服务设计、社会创新设计等前沿的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
与时俱进 十年磨一课
同时,在不同的课程教学中,周熹摸索和总结定制化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其中,《可持续设计》经过 10 余年线下教学打磨、4 年线上一流课程建设,形成成熟的“案例包裹知识点”的教学特色和“问题中心+案例思政+链接生活”三维一体课程思政教学模式。该课程现为全国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线示范课程、重庆市一流在线课程、重庆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重庆市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库教学课程、重庆邮电大学新工科在线课程,已供市内外20多所高校7000多人次的学生在线学习。《UI设计》已形成“UI全链路设计”理论与实践体系,以企业从开发APP 到上线完整的工作流程为依据,结合专业特色打造 MVP(Minimum Vi-able Product 最小化可行性产品)设计的理论体系用于教学。教学实践环节与国际用户体验大赛有机结合,促进学生从单一的技术思维模式向行业业务理解模式的转变,帮助学生提高进入该行业的综合技能和素质。周熹教学效果显著,课赛结合的作业近5 年均在用户体验创新大赛中获得全国奖。
立足我校信息学科优势,放眼人工智能发展前景和国家智能产业战略,在智能产品设计与智慧环境设计学科特色建设和专业特色发展中主动作为,周熹带头开展“智能智慧设计”学术研究,发表《城市垃圾智慧处理系统设计构建》《智慧地球语境下智慧产品构建与设计》等智能智慧设计领域论文10余篇。
周熹还将“智能智慧设计”学术研究成果凝练为专业特色以及教学资源转化。建有重庆市一流虚拟仿真实验课程《幕墙设计创新虚拟仿真实验》,出版《智慧环境设施设计》教材,主持《基于Mars 虚拟现实智慧环境设计创新教学与实践平台建设》《基于BIMVR智能与智慧设计教室建设》2项教育部产教协同育人项目。
周熹说,“能够成为一名教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我的初心和奋斗目标;能够成为一名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是我前进的力量,并为此感到幸福。”
(记者 饶金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