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宪法作为我国的根本大法,犹如一座巍峨的灯塔,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保障着社会的公平正义与和谐稳定。在法治社会的进程中,每一位青少年都是未来的希望之星,都应当肩负起维护宪法尊严、弘扬宪法精神的神圣使命,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宪法小卫士”。
宪法的作用宪法,看似高高在上,实则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它赋予了我们受教育的权利,让我们能够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汲取智慧的养分,茁壮成长;它保障了我们的言论自由,使我们能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为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它维护着我们的人格尊严,让每一个人都能被平等对待,不受歧视与侮辱,在尊重与关爱的阳光下生活。可以说,宪法贯穿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是我们幸福生活的坚实基石。
我们的行动其一,开启宪法学习之旅。积极参加学校开设的宪法课程,在课堂上认真聆听老师对宪法条文的细致解读,深入思考每一个条款背后的深刻意义。借助图书馆丰富的资源,借阅有关宪法的专业书籍、学术期刊以及通俗易懂的普法读物,利用课余时间潜心钻研,从不同角度加深对宪法的理解。还可以关注权威的法律网站、公众号,订阅宪法相关的专栏,及时获取最新的宪法资讯与解读文章,拓宽宪法学习的视野,让宪法知识如涓涓细流般不断汇入脑海。
其二,让宪法融入校园生活。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因为这些校规校纪是依据宪法精神制定的,是宪法在校园中的具体体现。尊重师长,见到老师主动问好,虚心接受老师的教导,用实际行动践行尊师重道的传统美德,这也是尊重宪法
所保障的教育秩序的表现。与同学友好相处,不欺凌弱小,不搞校园暴力,遇到矛盾纠纷时,通过和平、合理的沟通方式解决,维护校园和谐稳定的环境,彰显宪法所倡导的平等、友善的价值观。积极参与校园法治文化活动,如宪法知识竞赛、法治主题演讲比赛、模拟法庭等,在活动中深化对宪法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同时带动身边同学共同营造浓厚的校园法治氛围。
其三,在社会实践中彰显宪法精神。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在公共场合遵守秩序,不大声喧哗、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爱护公共设施,文明出行,以实际行动维护社会公共秩序,体现宪法对社会秩序的维护要求。在网络世界中,遵守网络法律法规,不传播虚假信息、不恶意攻击他人、不侵犯他人隐私,理性发言,积极传播正能量,做一名文明守法的网络公民,守护网络空间的法治环境。若有机会,要参与社区的法治宣传活动,如发放宪法宣传资料、为居民讲解宪法知识等,勇敢地担当起宪法传播者的角色,将自己所学的宪法知识传递给更多的人,增强公众的宪法意识。
其四,树立宪法维权意识并付诸行动。当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保持冷静,不冲动行事。首先,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自己的权利范围和维权途径。可以向家长、老师或者专业法律人士咨询,获取正确的指导和建议。然后,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合法合理的方式,如与侵权方协商解决、向有关部门投诉举报、寻求法律援助等,坚决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让宪法赋予我们的权利得以实现。同时,当发现他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也要秉持正义之心,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积极为他人提供帮助和支持,鼓励他们依法维权,共同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青少年朋友们,让我们携手共进,积极投身于宪法学习与实践的热潮中,努力成为一名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宪法小卫士”。用我们的青春与热血,捍卫宪法的尊严;用我们的智慧与力量,弘扬宪法的精神;用我们的行动与担当,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宪法之光普照大地,让法治之花在中华大地绚烂绽放!
(宣传部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