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上海中医药大学 - 《上海中医大报》

保护胆囊预防胆结石

作者:杨光华 蔡妮    
2024-12-30    

胆结石主要由胆固醇、胆红素和钙盐等成分组成,其形成与胆囊中胆汁成分的改变密切相关。胆汁中胆固醇含量过高或者胆囊不能有效排空,会导致胆固醇结石形成,从而引发胆绞痛,诱发胆囊炎、胆管炎等并发症。胆结石患者需遵循医嘱保持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并定期就医。

胆结石的症状

1.腹痛

腹痛是胆结石最明显的症状之一,通常表现为持续性钝痛或绞痛,疼痛位置大多集中在中上腹部或右侧肋弓下缘,可向右背部放射。多数患者会在没有任何预警的情况下突然腹痛,摄入高脂肪食物可加剧胆结石引起的腹痛。

2.消化不良

胆结石患者会出现胃胀、频繁打嗝、恶心、呕吐等消化不良症状,且进食后症状更加明显。尤其是高脂肪食物会刺激胆囊收缩并释放胆汁,而胆汁受结石阻碍流动不畅,加重消化不良症状,可引发胆囊炎或其他并发症。

3.黄疸

在正常情况下,胆汁会从肝脏通过胆管流入小肠,以帮助消化脂肪。胆结石堵塞胆管时,胆汁无法按常规路径流动,被迫改变方向以进入血液。胆汁混入血液会导致皮肤和眼睛出现黄色着色,即黄疸现象。

4.发热、寒战

胆结石患者可能出现发热、寒战等症状,这主要是由胆结石引起的感染所致。

胆结石的危害

胆结石对身体危害较大,可引发胆绞痛、急性胆囊炎、瓷性胆囊、急性化脓性胆管炎、胆源性胰腺炎等。

胆绞痛常发生在右中上腹,呈持续阵发性加剧。当胆道系统被胆结石堵塞时,胆道内部压力骤增易引起胆心反射样症状,即心率减慢、血压下降。严重者可因反射性冠状动脉痉挛致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甚至心搏骤停等。

急性胆囊炎发作时,患者会出现剧烈腹痛,伴有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炎症加重时,胆囊腔内大量积脓可引发脓毒血症。如结石完全堵塞胆管,则血液供应不足,可导致组织坏死而出现坏疽,引发持续剧烈疼痛以及感染性休克,严重时会导致胆囊穿孔,胆汁流入腹腔,引起弥漫性胆汁性腹膜炎,甚至全身性感染。

瓷性胆囊为罕见病症,表现为胆囊壁增厚、胆囊缩小和变硬,胆囊外表虽光滑但浆膜失去光泽。瓷性胆囊易伴发胆囊癌,癌灶多发生于胆囊体,偶见胆囊底部及颈部。

急性化脓性胆管炎主要表现为腹部绞痛、发热、黄疸等症状。腹部绞痛多发于右上腹或剑突处,疼痛呈阵发性或持续性,可向背部、肩部放射。由于胆管炎症、水肿或梗阻,胆管内压力升高,导致细菌、病毒等逆行至肝静脉而进入体循环,从而引起全身感染。黄疸可呈进行性加重,也可呈波动性。黄疸出现时常伴有尿色变深、大便颜色变浅,如果胆管完全梗阻,则患者的大便可呈陶土样。

结石堵塞胆道可导致胰腺酶异常激活,引发胰腺自身消化并造成胰腺组织炎症和损伤。胆源性胰腺炎发展快,患者死亡率极高,患者可出现突发的剧烈腹痛、恶心、呕吐等。

胆结石的预防

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一日三餐要定时,尤其是早饭要吃饱。避免过量摄入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量,以维持胆汁的健康平衡。

保持适当的体重。过度肥胖会增加患胆结石的风险。

定期锻炼。可进行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有氧运动,以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降低胆结石形成的风险。

摄入充足的水分。足量水分能够稀释胆汁,降低结石形成的风险。

定期体检。尤其是有胆结石家族史的人群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早发现、早采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