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报》

旱区农业陕西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会议暨
首届青年学者论坛召开

2024-12-31     浏览(155)     (0)

旱区农业陕西实验室于12月29日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举办学术委员会会议和青年学者论坛。会议肯定了实验室一年来的建设工作,并建议实验室在创新方面取得新成效。与会人员包括研究人员、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等。青年科研人员介绍了科研进展,学生们参加了论坛。

 

本报讯  12月29日上午,旱区农业陕西实验室2024年学术委员会会议暨首届青年学者论坛在我校举办。实验室理事长、校党委书记黄思光出席会议,实验室主任、校长吴普特致辞,实验室执行主任、副校长房玉林主持学术委员会开幕式。

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我校康振生教授,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汉中、许为钢、单杨、徐明岗,学术委员会委员刘永斌教授、李毅教授和李新荣研究员等出席会议。

今年1月28日,陕西省政府办公厅印发《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旱区农业陕西实验室的通知》,明确由我校与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管委会牵头建设旱区农业陕西实验室。一年来,实验室充分发挥陕西旱区农业领域产学研用优势,开展前瞻性、基础性重大科学问题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围绕作物育种、作物高效生产、现代畜牧、农业节水、生态修复和食品加工等六大方向,持续开展农业高质量发展等重大科学研究,取得一系列显著成果。

会议听取了实验室执行副主任、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院长赵西宁研究员关于旱区农业陕西实验室2024年建设情况汇报。专家们充分肯定了实验室一年来的建设工作,认为组建旱区农业陕西实验室,统筹旱区农业领域的优势资源和创新力量,聚集国内外人才,打造旱区农业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对建设农业强国、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建议实验室认真围绕总体目标,进一步优化完善目标定位、凝练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坚持“四个面向”,做到“四链融合”,突出原创性、方向性、引领性和示范性的科学创新,实现颠覆性、关键性和不可替代性技术的突破;集成旱区农业科技创新要素,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在项目选题立项、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持续优化完善管理制度,推动实验室各方面建设取得新成效。

会上,我校农学院王东教授、动医学院刘军教授、水保学院魏孝荣教授分别作了学术交流报告,介绍了小麦水—肥—土耦合精准栽培、羊胚胎分子育种技术、黄土高原植被恢复的关键技术进展。

实验室执行副主任、杨凌示范区科技创新和转化推广局党组书记、局长薛海兵,各理事单位代表,我校科研院、发改处、未来农业研究院相关负责人,“双一流”学科群首席科学家以及实验室部分固定研究人员、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参加学术委员会。

当天下午,实验室举办了首届青年学者论坛。校内外12位青年科研人员围绕实验室六大方向分别汇报交流了科研进展,来自学校不同学院近百名学生参加了本次论坛。

(翟腾蛟 刘 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