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含悲,举国哀恸。”12 月 13 日,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凄厉的防空警报声响彻城市上空,那是历史发出的沉重呜咽,时刻警醒国人莫忘往昔伤痛。接下来让我们跟随记者的脚步,一起去看看济院学子眼中的国家公祭日吧。
“屠戮及鸡犬,纵火遍阛阓,囊时繁华区,一夕成荒秽。”国家公祭日是对南京大屠杀这一惨绝人寰历史事件的沉痛追思。当记者问到对国家公祭日有何认识时,一位来自 2023 级体育学院的同学回答道:
“1937 年 12 月 13 日起,南京城生灵涂炭,超 30 万同胞惨死于日军暴行,公祭日便是将这段黑暗历史具象化。它绝非简单的日期,它承载同胞苦难,揭露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是不容忘记的民族记忆。”公祭日是历史真相的捍卫者,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如今山河肃穆,英灵长眠。当记者问到在国家公祭日,大学 生 可 以 通 过 什 么 方 式 来 缅 怀 遇 难 者时,一位来自 2024 级美术学院的同学回答道:“绘画是我的语言,我会创作系列插画还原当年场景,借艺术之力让遇难者故事可视化,张贴校内,让警钟长鸣;还计划和同伴拍短视频,剪辑幸存者口述影像,传播历史真相。”“哀哀生灵幽幽国殇,昭昭前事朝朝勿忘。”历史的悲风呼啸而过,那是血与泪的长卷,今天我们以国之名,缅怀逝者,追忆英灵。当记者问到国家公祭日的意义时,一位来自 2023 级人文与传播学院的同学回答道:“国家公祭日既是对万万人民冤魂的悼念,也是一次深入骨髓的爱国主义教育,用血淋淋的事实,警示我们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我们之所以铭记历史,并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要筑牢精神长城,时刻告诫国人以史为鉴,切勿重蹈覆辙。当记者问到如何推进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时,一位来自 2024 级机电工程学院的同学回答道:“爱国主义教育不应止步于课堂,要组织大学生深入革命老区、红色遗址,实地探访英雄人物的足迹,让他们在实践中感悟国情、民情,将爱国之情转化为报国之行。”
“殷殷之情俱系华夏,寸寸丹心皆为家国。”国祭之刻,纵岁月如流,伤痛依旧刻骨铭心。今中华傲然崛起,然公祭声声,警策和平珍贵。吾辈必铭国耻于心,传英烈浩气,化悲愤为伟力,逐复兴巨浪,守和平正义,挺中华脊梁于世界民族之林。
(记者:徐方媛 高爽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