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济宁学院 - 《济宁学院报》

一叶知秋至 霜降感秋寒

2024-10-31     浏览(4)     (0)

这篇文章描述了霜降的景象和习俗,认为它象征着秋天的结束和冬天的开始。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篇文章讲述了2024级美术学院同学、2023级人文与传播学院同学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同学对霜降的理解和传统习俗的描述。

“年年秋色最深处,岁岁霜降如期至。”霜降,秋的使者送来的最后一封情书。霜花凝结在叶尖,宛如泪滴,那是秋对大地的眷恋与不舍。它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向秋天做最后的告别。下面让我们跟随记者的脚步,看看济院学子眼中的霜降吧。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霜降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也是深秋的华丽谢幕,它意味着秋天的脚步渐行渐远,冬的序幕缓缓铺开。当记者问起对霜降有什么了解时,一位来自 2023 级人文与传播学院的同学回答道:

“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一年之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时节。北方大部分地区在霜降时节也已经在秋收扫尾。”繁霜降兮草木零,随着霜降的到来,大自然开始奏响迎接冬日的序曲。在这个充满希望与梦想的季节,民间也流传着很多习俗。当记者问起霜降有什么传统习俗时,一位来自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同学回答道:“霜降是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带着丝丝寒意,却也有独特的韵味和习俗。‘霜降时节,柿红如火。’在寒冷的霜降尝一口甜美的柿子,在萧瑟秋风中欣赏那千姿百态的菊花,感受大自然赋予的宁静与美丽。”

“白霜轻覆大地,万物皆呈苍苍。”霜降季节,是一段旅程的结束,也是一轮新生命的开始。看似枯萎的树木,其实早已在潜伏的根系中积蓄力量,迎接下一个春天的到来。当记者问起霜降有什么意义时,一位来自 2024 级美术学院的同学回答道:“霜降不仅是自然界的轮回,它也是人生的隐喻。在人生旅途中我们可能也会经历自己的‘霜降’,但正是这些生命中的寒冬教会我们成长,让我们更加珍惜眼前的温暖。”霜降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它不仅是季节更替的标志,更是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当记者问起大学生应该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一位来自 2024 级机电工程学院的同学回答道:“作为大学生我们不仅要了解我们传统文化的内容和习俗,更要继承和弘扬这其中的精神内涵,这样才能让我们的中华文化薪火相传,源远流长。”

霜降是晚秋的气息,亦是生命的绵延。它不仅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更是中华传统文化流传的脉络。身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应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这份宝贵的遗产,在岁月流淌中,滋润心灵,为我们的人生注入无尽的活力与智慧。

(学生记者:王瑾瑾 丁亚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