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铁生先生在《病隙碎笔》中有这样一句话,“且视他人之疑目如盏盏鬼火,大胆地去走你的夜路。”但在当今社会,我们被时代的洪流裹挟前进,往往被各式各样的标签所定义,不约而同地都成为了他人期望中看似十全十美,引人注目的玫瑰。
然而,人生不止一条康庄大道,每个人也不必都活成玫瑰,在人生的百花园中,除了娇艳欲滴的玫瑰,还有雍容华贵的牡丹,坚韧不拔的雪梅,淡雅低调的桂花……它们都以自己最独特的姿态展露人间。即使不是鲜花,山间的绿叶、脚下的泥土亦或是身旁拂过的一阵清风,它们也都有其独特的生命的价值与存在的意义。
自然万物如此,人亦然。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拥有独特的性格、爱好与追求。正因如此,我们不应被标签给予我们的牢笼所束缚,而当去发掘独特而闪光的自我。
我们常说,当我们在驻足仰望别人时,殊不知可能他人也在仰望你。因此,发掘独特性有时仅仅需要稍微放缓脚步,学会接纳不完美的自己,懂得自洽,那么被我们忽视的闪光点也许就像赶路时的风景,在不经意间与我们撞了个满怀。
正如村上春树说:"不是所有的鱼都生活在同一片海洋里,人各有不同,无论遇到什么样的人都不稀奇.无论话成什么样子,也都会有人说三道四。”通俗点说,这个世界,我们只来一次,看喜欢的风景、做喜欢的事。我们不一定非要活成他人期待中的玫瑰,只要愿意,我们可以做无名小花、做千千万万。
把情绪还给自己,以自洽为人处世,可以解决绝大多数的烦恼,也未尝不是发掘独特性的一剂良方。
当然,我们每时每刻都清楚的认识到,在社会中,我们被各种人、各种事牵绊,就像是石子投入水中形成的层层水波纹。复杂的人际关系,来自家人、学校、社会的压力让我们不得不成为光鲜的玫瑰,被迫将个人的独特性掩埋。
因此,个体独特性的形成也需要来自外界的理解与尊重。学会包容欣赏他人的不同,有时甚至能够成为一盏灯塔,在他人陷于芸芸众生之洪流时,给予其以指明方向之作用,不再随波逐流。
不是所有人都要活成玫瑰,学会自洽、学会理解,在生命的土壤里扎根,在人生的大海抛下独特的、属于自己的锚,活出独特,活出意义,成为最独一无二的靓丽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