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院党委始终将抓好党建工作作为办学治院的基本功,推动党建与业务的深融互促,探索出“五融五促”党建工作模式,以高质量党建推动学院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党建与教育教学相融合,促进教学水平持续提高
经济学院党委强化理论武装,将习近平经济思想融入教育教学改革,注重典型示范,通过开展教育教学研讨、课程思政集体备课、制定完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等方式,全面打造“教师深度教、学生系统学、全面深刻评”的三位一体的课堂教学生态,实现党建与教学思政的合力共进,助力教师教学水平不断提升。
近年来,经济学院教师共获得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等省级及以上教学比赛奖项8项。在课程思政、教改项目等方面也不断取得突破,获评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省级本科教改重点项目等省级课程项目近20项,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立项等近50项。
二、党建与学术科研相融合,促进科研能力持续增强
经济学院党委坚持“党建+科研”深度融合,以党支部为单位组建理论研究项目组,推行项目带动的有组织科研,主动对标国家和山东省重大发展战略,聚焦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围绕社会热点和经济热点开展阶梯式、团队化科学研究活动。在经济学院党委的组织下,坚持每周开展一次workshop学术沙龙,截至目前已累计举办163期。除此之外,学院定期邀请知名专家做客湖畔经济论坛、治学·修身名家名师讲座等,加强科研指导,注重能力提升。
近年来,经济学院获国家社科、自科课题立项27项,连续多年位于全校前列,立项省级以上科研项目近百项,获评省社科优秀成果奖等省级以上奖励近20项;高层次论文成果稳定产出,服务社会能力显著增强。在学院浓厚学术科创氛围带动下,本科生升学率不断攀升,研究生人均高水平发文排名已跃居文科学院第1名、全校第5名。
三、党建与学科发展相融合,促进学科建设持续完善
学科发展是专业建设的基石,是人才培养的支撑。经济学院党委坚持将主题党日等党员教育活动与学科建设、学术交流活动相结合,积极选树教工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对教师的党建能力和业务能力都提出高标准、严要求,发挥党建优势与学科专业优势,不断完善学科建设,助推学科发展取得新突破。
依托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平台,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专业和金融学本科专业分别入选2020年度、2021年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理论经济学为C+,在2024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理论经济学位列第23名,较去年进步19名,进入前30%。
四、党建与师资建设相融合,促进人才队伍持续优化
经济学院党委始终坚持党管人才,以党建工作为引领,不断激发教师党员内生动力,着力做好教师党员与业务骨干的“双培养”,促进师资建设和人才队伍持续优化。
经济学院积极引进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背景的优秀人才充实到党建工作队伍中,实行党员老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帮扶,加强传帮带。学院积极发展优秀青年教师入党,通过开展青年教师成长沙龙、集体备课、科研学术交流等活动,不断提升党员教师的业务能力。除此之外,学院设立党员先锋岗,不断创新党建工作机制,健全完善党员管理机制,全面提升学院教师立足岗位作贡献的主观能动性和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近年来,10余人获评齐鲁文化英才、泰山青年学者、省社科新秀等称号,人才队伍水平持续提升。
五、党建与学生工作相融合,促进育人质量持续攀升
经济学院党委一直把学生党建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加强顶层设计谋划,以“一支部一品牌”为建设理念,深入实施“12345”学生支部建设工程,凝练形成“五抓五促”工作机制,有效提升学生党员教育培养实效。在培育创建过程中,经济学院党委打造党员理论学习、实践活动、工作监督3个品牌,创新工作机制、多措并举开展党员教育活动。
经济学院本科生第一党支部获评第四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和第二批全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众多学生党员创先争优,涌现出山东省高校十大优秀学生、山东省向上向善好青年等大批优秀学生,获“挑战杯”“互联网+”等高水平竞赛国家级奖项20余项、省级奖项50余项,学生党员获省级综合性荣誉150余项。
在“五融五促”党建工作思路的引领下,经济学院党委获批学校首批党建工作标杆院系;两名教师获评山东省教育系统优秀党务工作者、党务工作先锋。经济学院党委高度重视党建研究和品牌建设,立项省级、校级党建课题10余项,获评山东高校党的建设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山东高校组织工作创新奖三等奖等荣誉。
经济学院党委将持续巩固已经形成的“五融五促”党建思路举措,切实推动学院各项事业发展实现组织有力、发展有势、育人有效、引领有峰,实现高质量党建助推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为推动建设国际知名的一流师范大学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