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报》

过去·现在·未来

作者:◆肖芯兰    
2024-11-30     浏览(61)     (0)

中南林的愿景在过去、现在、未来的风声里回响,今欣见,母校硕果累累,业绩煌煌。悠悠岁月,靠的是一脉相传的精神力量,走向光明未来。

小林是刚入学的新生,来中南林不过几个月的光景,风尘仆仆的赶回学校,正要跨进东大门时,脚顿住,一凝神,一旁有个穿着绿军装,背着黄挎包的青年,眼睛定定的望着门口金煌煌牌匾,伸出手,仿佛穿过时空的缝隙,再一次触碰到心心念念的旧影。目光澎湃而又悠长……

小林心中疑惑丛生,悄悄跟在一旁,迈进校门,只见青年停下脚步,朝着“陶铸路”的路标方向,驻足,抚摸。途经“白云山”路,神情激动,动容。小林不理解青年动容的神色从何而来,不小心与青年对视,赶忙低下头时,却被青年眼中波澜壮阔的历史吸引。

“20 世纪 60 年代初,国民经济大调整,大多数林学院被撤销建制,彼时陶铸同志以政治家的战略眼光,教育家的育人情怀,向中央提议,在广州白云山将二校合并,创办中南林学院,题写了学校校名,勾画了学校蓝图,这是震撼人心的开端。”

青年清清嗓子,朴素,坚定,且有力量。

“在中南林学院往后的很长岁月里,学校从广州白云山到湖南溆浦县再到株洲,2003 年学校办学主体迁往长沙实现了历史性回归。学校培养了一大批人才,学子于磨砺中淬炼,一展鸿图。”

小林回过神来,心神震动,绿军装青年的身份呼之欲出,“在漫长的岁月里,我们从未放弃希望。”青年静静注视远方。二人并肩向前走,严冬里的白云山路里,陶铸路上,一直有学子在跋涉,一直……

越往后走,小林抬手:“这里是西园,清幽,安心读书的好去处。”绿军装青年神情不再带着熟稔,好奇的目光望着周围的教学楼,从无到有,从矮小到高大,这是母校的发展,他感到由衷的高兴,不过,他望向一栋楼,问道:“ 家具设计学院……这是什么?”

“是敢于创新,率先在全国设立家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穿着鲜艳红裙的姑娘朗声说道,飒飒走来。

“我在中南林学院求学的日子里,‘以不息为体,以日新为道’学校多项专业从无到有,办学模式有效创新,扎扎实实走好每一步,改革是兴校的动力源泉,坚守特色是强校的必经之路。改革创新永远都是进行时!学校创新求是的思想同样影响着中南林的一代又一代的我们,当我们走向世界时,仍保有母校精神的底色,强己,强校,强国!”红裙姑娘扬声,眼波里盈满了笑意。

远处隐隐传来朗朗歌声:“求是求新啊,树木树人……我们是创造未来的科技栋梁!”

“这是?”

“是校歌,母校借此缓缓道出一份真挚的期盼,传递一股代代学子的精气神。”小林目光诚恳而热切。

此刻,风声烈烈,三代学子在同一时空里相聚,过去与现在交织,先辈们持林业特色,培栋梁人材的决心,艰辛攀越,求是创新的坚守,照亮了来时的路,也点燃了青春的我们。

精神万古如新,一声“求是求新、树木树人”,一句“包容、诚朴、坚毅、公允”道出千万中南林学子共同的心声。

“新时代里的中南林,意气风发。”

中南林的愿景在过去、现在、未来的风声里回响,二人望向小林:“ 今欣见,母校硕果累累,业绩煌煌。”

悠悠岁月,一晃就是半个多世纪,靠的是一脉相传的精神力量,走向光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