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河海大学 - 《河海大学报》

落笔

作者:●张静熙    
2024-06-30     浏览(16)     (0)

文章讲述了作者对写作的热爱和灵感来源,认为灵感来源于生活和阅读,不必急于求成,而是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用心去感受和捕捉潜在的灵感。

在水果店中,必然会混入着有瑕疵的橘子。同一串葡萄,一两颗烂果并不少见。人生也是一样,谁能保证每次都运气好,没有碰撞?在这拥挤狭小的世界里,我们还可以凝视远方,想着未来。

语言不能化为一只候鸟,带我领略大陆上方的景色。也不能化为一把枪,把穿梭在云间的海鸥打下来。更不能劝阻这飞驰而过的时间,随着落日消失不见。但是我可以用它在拍她肩膀时进行一个崭新的开始。站在所有人面前,变成完全不一样的自我。

出生时,我们都好比是女娲用绳子一甩的泥巴人,书带着我们,慢慢长出了眼睛,耳朵,鼻子,嘴巴等等。我没听过海,但是我听到过巨浪的奔腾;我没见过海,但我一层层争先恐后上岸,宛如奔驰的马匹的激流;我没闻过海风,但是我知道混杂着潮湿,咸味与生机的味道;我没有预知未来的能力,但是我看到了无数的可能性。书本是我的第二个女娲,让我从一个泥巴人变成了一个有感官的人。

在我记忆里我从小学开始就有写一部小说的愿望,依稀仍记得第一次写作是和小学同学共同完成的小说。主角有三个人,其中两个代表着我们二人,余下的一个或许是那个与我们渐行渐远的朋友,也可能只是模仿一众故事中要好的三人团队。故事讲述了什么我已经模糊,只记得那时候是第一次努力又感到最幸福的时刻。

当我的视角是观察或者倾听者时,我意识到了创作者所想到的远远比观众多。写作中的灵光一现是创作不断的源泉和动力。但喜欢上写作之后,我也略微丧失了完全欣赏的能力,时常,我会思考作者的描写运用了什么手法,他看了什么作品才想到的这种表现方式。但是实际上,创作中的灵光一现占了点睛之笔的大多数,如果仅仅是超高的技术,可能会略显无趣和高深,而那些看似有些美中不足的,荒诞却又合理的剧情,才是作品真正吸引人之处。

灵感也是来源于生活的不知不觉处。一次我仰望星空的时候,突然想到天上的星星可以代表着人生中的谎言,每当我们仰望天空时,就知道今天又有多少条谎言。

尽管我们无法强迫灵光一闪的瞬间立刻出现,但我们可以积极地培养环境,使那些突如其来的灵感得以更加活跃和丰富。在阅读的海洋中,每一页书都可能隐藏着令人眼前一亮的启示。无论是描述细腻的自然景色,还是揭示深刻的人生哲理,这些文字都可能成为我们创新思维的种子。同样,生活中的点滴趣闻也是灵感的重要来源。一次偶然的对话,一个意外的观察,甚至是日常的琐事,都可能引发我们的思考,催生出新的创意。因此,我们不必急于求成,而是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用心去感受和捕捉这些潜在的灵感,让它们在我们的思维中生根发芽,绽放出独特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