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浙江工商大学 - 《浙江工商大学报》

浙江工商大学发布“人工智能时代创新型人才培养行动计划”

2024-12-30     浏览(91)     (0)


12月18日,浙江工商大学发布了《人工智能时代创新型人才培养行动计划》,提出人工智能时代创新型人才培养的158体系,推进学生培养方案向成长方案迭代,成为全省首个启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计划的高校。

浙江工商大学党委书记郁建兴和校长王永贵共同发布行动计划,中山大学原校长黄达人,全国新文科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工作组组长樊丽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创业教育联盟副主席、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陈劲,复旦大学通识教育中心主任、学位评定委员会副主任兼人文学部主任孙向晨等高校专家学者对行动计划进行点评。

在AI体验环节中,大家体验了AI技术在德智体美劳五育中的应用,以及各学院在AI赋能教育教学方面的阶段性成果展示。

郁建兴在发布会上表示,学校从数字高校1.0版到“数字+”赋能学科生态体系建设的1.0plus版,再到未来以智能化决策为核心的2.0版,在这场教育和技术的比赛中不断奔跑,以行动计划为阶段性成果,积极响应“重启与变革”的时代要求。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不只是赋能,更是重塑。因此,大学教育的主要任务不再只是传授知识,必须从学生培养方案向成长方案迈进。他强调,“创新”需以“不怕失败”为前提。学校行动计划围绕科教融汇和产教融通,深化课程体系,打造多环联动创新实践教学闭环,提升师生创新策源力。同时,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和借鉴国际经验相统一,通过AI模拟国际会议和跨国项目合作,培养学生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国际视野。

王永贵详细介绍了《人工智能时代创新型人才培养行动计划》。他指出,面对数字化时代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学校积极响应国家政策,通过结合自身特色和优势,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打造未来大学的新要素,实现教、学、管的全面数字化。特别在知识学习与全面发展相结合方面,行动计划将双线并进。一方面,以“数字+”“AI+”为引擎,完善专业学科建设,推出“BAT-X”人工智能课程群,将科技融入教育,升级公共基础课(Basic),开设应用通识课(Application),优化高阶技术课(Technology),探索融合创新课(X)。另一方面,注重“人文+”“艺术+”,成立金收获写作中心,邀请名家授课,并启动美育、体育及快乐校园计划,让每个学生都能发光。

浙江工商大学党委书记郁建兴、校长王永贵与嘉宾一同发布《人工智能创新型人才培养行动计划》。仪式由浙江工商大学副校长陈衍泰主持。

浙江工商大学教务处处长伍蓓发布了BAT-X系列课程,该课程将通过跨学科课程设计,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人才。BAT-X的示范课程源自于学校通识教育的博雅讲堂,至今已开设80期,师生同台参与人近万人。

在智启未来环节中,浙江工商大学的学生代表杨宇杰和徐瑞彬分享了他们对AI技术在教育应用中的体验。会上,嘉宾对“行动计划”进行了点评,并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发布会后,还进行了人工智能教育教学高端论坛。

(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