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 《中大医院报》

机器人携手专家突破手术禁区泌尿系统肿瘤治疗进入新时代

作者:□蔡逸秋  崔玉艳    
2024-12-31     浏览(64)     (0)

中大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带领团队成功为患者李先生完成了肾癌和癌栓手术。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发挥了微创和精准的优势,帮助病人提高生活质量并减少并发症。迄今已成功为3000余名泌尿外科疾病患者完成手术治疗。

11月30日,记者从由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承办的2024江苏省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年会上获悉,经过泌尿外科领域专家学者的不懈探索,泌尿系肿瘤的治疗方式得到优化和创新,我国肿瘤治疗迈入新时代,机器人手术以其“更微创、更精准、更高效”的显著优势不断突破手术禁区,为无数肿瘤患者和家庭带去福音。

今年56岁的李先生近三个月来反复出现上腹部疼痛,腹痛加重的同时还出现了反复的发烧,李先生到当地医院进行了腹部CT的检查,提示李先生右肾区占位。结果让李先生和家人十分震惊,为寻求进一步明确诊断和治疗,李先生慕名来到江苏省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医师分会会长陈明教授所在的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泌尿外科。

中大医院泌尿外科主任陈明教授带领团队综合评估和研究了李先生的基本情况,安排患者尽快入院完善相关检查。“我们查看了患者的影像检查,肾癌的特征不典型,但患者反复高热,又不能排除是淋巴瘤。”陈明教授说,为明确肿瘤侵犯的状况,找到患者高热不退的“罪魁祸首”,团队很快为李先生安排了PET-CT检查,又联系介入与血管外科进行介入穿刺,同时请感染科会诊,通过多学科团队合作,为李先生控制高热症状。

经穿刺病理结果显示,李先生右肾恶性肿瘤,同时伴静脉瘤栓形成。这个结果让专家团队感到棘手:一方面患者癌性高热不退,此时进行外科手术风险极高,另一方面,如果不为患者安排手术治疗,病情会快速恶化,进一步危及生命。

两难之下,陈明教授团队结合患者基本情况和癌栓的特点,同时结合以往多年来积累的癌栓手术经验,分析认为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可以为患者完成高难度的手术。经过和患者家属的沟通,大家达成一致:尽快手术,争取生命机会!

时间就是生命,中大医院泌尿外科主任陈明教授带领机器人手术团队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为患者进行右肾切除和下腔静脉癌栓取出术。根据术前指定的手术方案,手术分两步走,第一步就是手术的难点,阻断并打开下腔静脉,将几乎填塞满下腔静脉的癌栓铲除,完全分离下腔静脉及其附属血管,整个过程必须小心翼翼,以防癌栓脱落危及生命,并保证少出血。第二步,快速利落地将右肾根治性切除,将肿瘤“连根拔起”。

术中,陈明教授团队在麻醉手术与疼痛管理科的配合下,借助达芬奇机器人完整取出下腔静脉长达8厘米的癌栓,将肾癌及癌栓完整彻底切除。经历了惊心动魄的4个小时手术,成功排除了李先生体内的“定时炸弹”。术后,李先生被转入重症医学科监护治疗,第二天便转回泌尿外科后续治疗。此后,李先生发烧很快缓解,体温恢复正常后即可下地活动,经一周康复,现已出院回家休养。

为何医用机器人可以在泌尿外科的“肿瘤圈”里大杀四方呢?陈明教授介绍,医用机器人在泌尿外科应用较多,这与人体泌尿系统的解剖部位有关。由于男性盆腔狭小,空间较小,而前列腺、膀胱、肾脏等往往“藏”在身体深处,很多泌尿系统肿瘤手术,原来的开放手术完成很困难,如今通过微创技术就变得很容易。

“大大减少住院天数、并发症、术中失血、术后疼痛,使治疗效率总体得到提升。”陈明教授介绍,机器人手术为病人减少总的治疗成本,同时减轻家庭陪护负担,生活质量也得到了大大提升。

据悉,自2018年10月“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落户中大医院6年来,在泌尿外科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迄今已成功为3000余名泌尿外科疾病患者完成了精准微创的手术治疗,在江苏省内领先,范围覆盖泌尿系统肿瘤、先天性畸形等,尤其是保留器官功能手术方面做了很多探索和创新。

(编辑 张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