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子鱼曰:“如渊之清,如玉之洁。 ”或问此之谓何? 余对曰:“盖廉洁之谓也。 ” 廉洁者何也? 守节自持之行,加之以人,可称廉士。上古者称廉,殆有节之士。有节者,自爱惜羽毛,故洁也。 近世以来,则多赞于宦仕之人。 圣人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身不能至,心向往之。 ”余虽无宦海浮沉之行,亦曾考廉洁奉公之事。 东汉太守名杨震者,拒贿于密室之中,人谓不知,震云:“天知地知,我知尔知,何谓不知? ”故有四知太守美名传矣。 有晋吴隐之,历任岭南而过一泉,人言凡饮之者,虽廉犹贪。 隐之自酌泉水,而节益高,是所谓“酌贪泉而觉爽”。 故廉洁之意,生 于本心;廉洁之行,作于君子。 夫廉洁者, 胸有节而志不移, 体有性而情不改。 太史公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为官而求名利者,不可胜计。 然史家无情,俗宦终不得传。 余闻今有女士张桂梅者,茕守深山之中以教女子后学,四纪若一日焉。 此非情不移者邪? 此非廉洁者邪? 余等学人,读书当明性,论史当知今。 廉洁之行,虽先圣之言,岂非后人德行也哉? 是故古有高尚之士,今亦有廉洁之人,可以知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