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ENGINEERING(工程学)学科首次进入ESI全球前1%
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原汤森路透)2024年1月11日发布的ESI最新数据显示全球共有9055个机构(国内442所高校)有学科进入全球前1%,我校名列其中,属首次进入榜单。
ESI最新数据显示,我校“工程学科”发表论文324篇,被引总数3582,高被引论文4篇。ESI高被引论文和ESI热点论文是世界范围内普遍用以评价学科建设水平的重要指标,此次新晋榜单,标志着学校工程学科在多年布局、积累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任重道远,仍需持续发力,以期取得更大成绩。
2.学校召开全面从严治党暨警示教育会
3月28日,学校召开全面从严治党暨警示教育会。回顾2023年全面从严治党工作,结合应急管理系统和高校领域的典型案例以及学校日常监督中发现的苗头性倾向作警示提醒,部署2024年重点工作。联合党委班子成员,中层干部,党委、纪委相关部门同志参会。
联合党委书记卜昌森强调,要进一步压紧压实管党治校政治责任,坚持刀刃向内、勇于自我革命,坚定不移把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为建设高水平应急管理大学提供坚强组织保障。联合党委副书记石峰在主持会议时指出,各部门、各单位要贯彻联合党委、联合纪委统一部署,在全面压紧压实管党治党责任上持续发力,巩固清朗的政治生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大学筹建和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3.河北省常务副省长张成中来校调研指导
4月19日上午,河北省常务副省长张成中来校调研指导。联合党委书记卜昌森、联合党委副书记石峰等与张成中会面座谈。
张成中调研了大学基本情况,他指出,筹建应急管理大学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河北省委、省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并给予全力支持。他强调,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按照省重点项目实施月调度的要求,协助学校加快补齐大学筹建短板。同时希望学校在学科建设、科技平台搭建等方面,深入研究规划应急装备科技港的相关问题,为推动应急管理事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河北省政府及省教育厅、财政厅、应急厅等省直部门,廊坊市政府,三河市政府及有关部门领导陪同调研座谈;学校联合党委常委、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调研座谈。
4.学校应急救援队参加“应急使命·2024”联合救援演习
5月上旬,学校应急救援队作为国内高校中唯一一支应急救援力量,参加了由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应急管理部、浙江省人民政府在浙江金华等地联合举办的“应急使命·2024”超强台风防范和特大洪涝灾害联合救援演习。
学校成立了由联合党委常委、副校长郭迅统一指挥,张学生担任队长,何玉龙、张小青、范友3名教师和赵乐岩、吴明俊、刘子轩、滕在辉、包靖恺、刘瑞玚等6名学生组成的演习队参加演习,高效有序地完成了各项任务。演习期间,演习队与国家危化品救援中化舟山队、勘测队、重庆长航队、浙江丽水消防支队等专业救援、消防队伍开展了深入研讨交流。
5.我校“大思政课”之“应急局长来高校”特色活动正式启动
6月13日,学校“大思政课”之“应急局长来高校” 特色活动正式启动。山东省潍坊市应急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王法顺受邀为广大师生作题为“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高水平安全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的专题讲座。联合党委书记赵峰华与王法顺会面交流。
赵峰华在与王法顺交流时指出,“应急局长来高校” 特色活动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大思政课”教育要求的具体举措,通过邀请地市级应急管理局局长来高校,谈应急管理、讲思政大课,进一步增强学生了解应急、服务应急、奉献应急的意识,有效实现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
6.颜烨、薛永红教授分获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成果奖
7月中旬,教育部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评选结果正式公布。我校文法学院颜烨教授主持完成的“我国安全生产与应急管理研究”项目成果获得咨询服务报告类交叉学科三等奖,理学院薛永红教授作为第二主研人完成的“大数据哲学:从机器崛起到认识方法的变革”获得著作类哲学学科三等奖。
7.第四届“京津冀”安全生产法治会议在我校召开
7月21日,第四届“京津冀”安全生产法治会议暨“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周年区域安全法治建设”学术会议在我校圆满召开。会议由北京安全生产法治研究会主办,我校文法学院、北京化工大学文法学院、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文法学院承办,来自政府部门、高校、研究机构、企业等各界代表共计160余人参加了会议。
本次会议搭建了京津冀三地安全生产法治交流的平台,为完善区域安全生产法治体系、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凝聚了共识、汇聚了力量,必将对推动京津冀区域安全法治建设产生积极影响。
8.学校召开2024年教育教学工作会议
11月14日下午,学校2024年教育教学工作会议在图书馆报告厅召开。联合党委书记赵峰华主持会议并讲话,联合党委副书记、校长任云生出席会议并讲话,联合党委领导班子成员出席,全体中层干部、基层教学组织负责人及教学督导组成员等近400人参加。
赵峰华提出四点要求:一要提高站位、统一思想,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教育教学评估视为发现问题、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难得契机;二要创新理念、协同推进,全力构建“三全育人”大思政格局,打造全方位育人合力;三要紧盯目标、聚焦重点,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适应和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新生态;四要压实责任、狠抓落实,确保各项任务圆满完成,加强宏观管理和指导,按时间节点整体有序推进教育教学各项工作。
会议系统总结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成果和经验,对在教育教学和招生就业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了表彰。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地球科学学院、地质工程学院和化工安全学院分别就人才培养、特色发展、招生和就业工作做了典型发言。会议邀请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副校长李克军作了题为《以评定向谋发展,以评促强创特色,奋力谱写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新篇章》的辅导报告,紧扣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的特点、意义、关键问题等政策要求,系统解读了审核评估工作的过程、路径、方法和经验。
9.学校“应急科技大讲堂”拉开序幕
10月15日下午,学校“应急科技大讲堂”在西院明德楼拉开序幕。学校特邀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原所长、二级研究员王兰民,以《2023年积石山地震引发大规模土体液化流滑的特征、机理与应急管理启示》为题,为全校师生带来大讲堂第一讲。联合党委副书记、校长任云生出席学术报告会,并为王兰民研究员颁发报告证书。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应急管理部党委关于提升学校科研能力的要求,按照学校关于加强内涵建设重点工作安排和科研能力提升工作方案,学校自本周起开设“应急科技大讲堂”。大讲堂每2周举办1期,围绕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和应急救援领域最新科学问题、关键技术,邀请国内外应急管理领域的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作学术报告。
10.学校承办“一带一路”应急管理青年交流项目
11月9日,“一带一路”应急管理青年交流活动在北京举行,联合党委书记赵峰华应邀出席开幕式并致辞。11月10日,“一带一路”应急管理青年对话会在我校召开,来自24个国家应急管理领域的31位官员、专家学者应邀参会。应急管理部国际合作和救援司副司长辛欣,应急管理部国际交流合作中心副主任印明钰莅临指导。学校联合党委副书记、校长任云生出席会议并发表致辞。对话会上,我校教师陈学习、唐彦东、司俊鸿、刘子心分别发言,围绕会议主题“应急管理人才培养”,分享各自在应急管理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等方面的经验做法。11月12日,任云生应邀参加“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国际合作机制协调人会议。
“一带一路”应急管理青年交流项目由应急管理部主办、应急管理部国际交流合作中心和学校共同承办。
11. 学校在2024年度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励中喜获新突破
11月28日至29日,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在福建厦门召开2024年煤炭行业科技创新成果总结与新技术交流会,表彰了2024年度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我校取得新突破,其中秦洪岩完成的“厚煤层分层错位开采强矿压影响下巷道失稳机理与围岩控制技术研究”项目荣获一等奖,这是我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我校教师作为第一完成人,首次荣获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易海洋完成的“水蚀——应力作用下条带采空区长期稳定性及场地安全利用研究”项目、褚廷湘完成的“残煤回收区煤巷动压变形与多维灾害防控技术体系”项目及师皓宇完成的“大倾角综放工作面支架——围岩失稳防控技术与放煤工艺优化”项目荣获二等奖。
12.我校成功获批河北省智慧矿山研究生工作站
12月上旬,河北省教育厅正式公布了第二批河北省研究生工作站名单,学校与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建设的“河北省智慧矿山研究生工作站”荣耀上榜。这一殊荣标志着我校在推进产学研协同育人、深化产教融合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作为牵头单位,我校将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和科研实力,与开滦集团紧密合作,共同推进研究生工作站的建设与发展。双方将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强化支持保障,推动产教融合,积极探索研究生培养新路径,不断提高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