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茶园报电子版 - 《茶园》

举办宣讲会:

宣传《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

2024-12-31     浏览(31)     (0)

茶山举办《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宣讲会,深入南社明清古村落景区等地宣传非遗保护,茶山拥有十项非遗项目,将推进“我是非遗小传人”非遗系列活动全面升级,丰富非遗课堂点单服务,力争实现镇内中小学全覆盖。加快非遗产业化发展,提升传统工艺技术。

12 月 1 日,《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正式施行(以下简称《条例》),连日来,茶山通过举办宣讲会及派发宣传资料等方式,做好《条例》的宣传和贯彻实施工作,增强社会各界对非遗保护的认识和参与度,共同守护文化瑰宝。

日前,茶山举办《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宣讲会,本次宣讲会由镇宣教文体旅游办、人大办共同举办。宣讲会上,茶山镇宣教文体旅游办党支部委员李培军围绕《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的立法背景与目的,以及重要条款等方面作了解读。据了解,该《条例》是我市自 2015 年获得地方立法权以来,首部历史文化保护方面的地方性法规,也是全省首部市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综合性法规。

《条例》提出,要创新建立镇(街)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制度和非遗代表性项目异地传承制度、建立非遗特色街区,发展非遗旅游,以及将非遗融入素质教育纳入条例,将非遗代表性项目列为中小学校特色教育内容等,旨在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发展非遗,促进非遗资源可持续发展,促进东莞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发挥非遗经济效能。

当天,茶山镇宣教文体旅游办还深入南社明清古村落景区、南社村游客和文化服务中心等地,向市民游客派发关于《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宣传资料,进行面对面宣讲,增强市民游客对非遗保护的认识和参与度。

据悉,茶山拥有十项国家、省、市级非遗项目,包括国家级非遗茶园游会,省级非遗茶山公仔、茶山绸衣灯公、南社九大簋、广式月饼制作技艺,市级非遗南社斋醮、茶山腊肠制作技艺、茶园松糕制作技艺、巢础制作技艺、白眉拳等。下来,茶山将坚持“见人见物见生活”的非遗保护理念,推进“我是非遗小传人”非遗系列活动全面升级,丰富非遗课堂点单服务,力争实现镇内中小学全覆盖。加快非遗产业化发展,积极推动“非遗+特色产业”,提升传统工艺技术。结合茶山食品名镇特色,将茶园松糕、南社九大簋等“非遗”项目规模化、品牌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