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八年如一日在岗位上耕耘;她,用真心浇灌每一位学生;她,秉持实践出真知的理念。她是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是学业与实践的导师,是学生们最可亲可靠的“知心大姐姐”。她就是机械工程学院毛婷,一位用爱浇灌、心系学生,满腔热血的辅导员。
用心浇灌待花开
毛婷坚持“以爱为源,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坚持每一位学生都值得被善待,她尊重、信任、理解、欣赏每一位学生,坚持用“心”沟通,用“情”交流,善于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从中找到教育、培养和引导学生的最佳切入点,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自信、阳光、健康地发展。
“融洽的师生关系没有技巧可言,唯有真心换真心。”在被问到如何与学生们融洽相处时,毛婷这样回答。在学生眼中,她是一个温柔的老师,但其实刚柔并济才是她管理学生的秘诀。真正地关爱学生、关照学生,才会真心换真心。学生有需求时她会及时回应,学生遇到困难时她会尽全力解决,但是在学生犯错时她也会及时批评指正。在毛婷的眼中,辅导员的职能是辅以成长成才,导以做人做事,所以她希望能够成为那个引领青年思想、陪伴青年成长、影响青年发展的人。在毛婷以真心对待学生的同时,学生也通过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她的爱与祝福。产假期间,学生们精心制作的一份份充满真挚情感的贺卡,对于毛婷来说就是最珍贵的礼物。
在毛婷的眼中,每一位学生都是发光发热的个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与能力,“并不是学习好的学生才会被定义为好学生。”她发现一位学生十年如一日地坚持跑步,于是对该生进行宣传报道,树立运动榜样,在年级内发起运动打卡活动,不仅提升了该生的自信,还带动了整个年级强身健体的运动氛围。对于班干部队伍建设,毛婷认为培养好一个认真负责的学生干部团队首先在选拔上要选对人,其次是注重进行系统全面的培训,工作熟悉后,要敢于放权。她说:“布置好任务,设置好底线,给予学生干部较大的自主性发挥,让他们真正成为班级工作的指挥者、实践者。”
毛婷擅长中国书画,她曾经不顾刺骨寒风,在校园内亲手为300余名考研学子书写加油书签,为特殊时期的考研学子们注入强心剂;她曾经把书画艺术融入团辅,带领班级同学走进艺术作品,在水墨体验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表达情感、释放压力;她曾经组织资助知识竞赛,把自己的书画作品作为奖品赠给获奖学生。她想让学生多接触传统文化,在专业课学习之余多感受艺术的魅力。
知行合一勤育苗
“知行合一”是毛婷对学生的要求,也是她对自己的要求,实践是大学生的必修课,这堂课,她亲自带领学生们去感受。
“走出校园去接触社会,才能真正地感知社会。”毛婷坚持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她曾连续两年带领社会实践团队前往枣庄市山亭区徐庄镇焦山空村开展乡村支教活动。初到村子时家长并不信任这支“连领队看起来都如此年轻”的大学生队伍,所以参加的小学生并不多,但大家并不气馁,“即使只有几位学生,我们也会尽自己最大能力去教授知识。”毛婷坚定地说道。日复一日的教学活动,她带领的团队在活动中坚持脚踏实地、精益求精,这也让家长们渐渐相信此次活动绝不是“面子工程”,教室里的孩子逐渐多了起来。正因为他们选择对所有事情都全力以赴,才使得支教工作圆满完成。毛婷多次获得山东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指导教师,她所指导的团队也多次在“全国百强”“千校千项”等省级平台展示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
除了坚持带队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毛婷也身体力行,奔走在志愿服务中。她打造公益性团支部,带领团支部走进敬老院,组织“冬至包饺子”“端午包粽子”等志愿服务活动,为敬老院的老人送温暖、送祝福;与淄博市图书馆、淄博市中心医院、张店区人民医院等长期合作,挂牌志愿服务基地,每周组织学生前往开展志愿服务;打造“时间银行”,将资助育人工作与志愿服务工作有效融合。
无论是社会实践还是志愿活动,毛婷都躬亲力行。爱生如育苗,她把每一位学生都浇灌成了努力向阳生长的栋梁之才。
德思并举育人才
毛婷坚持立德树人,始终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首要任务与核心工作,坚持身体力行落实好思政工作。
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要把青年人培养成优秀人才,不仅要抓好专业教育,更要抓好思政教育。谈及为何重视思政教育,毛婷语气坚定地分享道:“思政教育是帮助青少年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作为思想政治辅导员,我要守好责任田,引导青年坚定信念、勇挑重担、展现担当。”在工作时,毛婷反思以往思政教育不足,为了将教育效果发挥最大化,她深入思考如何贴近当代学生特点开展思政教育。她思来想去最终选择通过短视频进行思政教育。她认为短视频具有视频化、趣味化、精短化的特点,更加符合大学生信息接收的特点,也更容易达到思政教育的理想效果。确定好方案后,毛婷便开始付诸实践,确定主题、撰写文字稿、设计脚本、着手拍摄、后期配音剪辑。她以历史事件、时事热点为主题,先后拍摄了《巍巍黑铁山,烽火踏征程》《青春无悔,强国有我》《赓续抗战精神,激荡奋进力量》等气势磅礴的原创思政短视频,作品完成后,尽管得到肯定,但她还是觉得有所欠缺。为了让思政教育更鲜活,她开始搜集身边的素材。她找来往届毕业生的资料,将他们的故事分类,最终选择以2019届本科毕业生翟玉靓和2020届硕士毕业生禚彦辰的事迹为素材,拍摄短视频《选择》,将他们毕业后选择报名西部计划、成为大学生村官的故事进行传播,从而传达给青年学生们“人生的选择有很多种,最重要的是如何将小我与大我相融合”的道理。毛婷表示,思政教育永远在路上,她将会挖掘更多鲜活的事例,提升自身素养,将道理更生动、更有趣地“说”出来,使思政教育更加立体。
拍摄思政短视频,是将说理的思政教育辅以主题情感性,从而巩固了说理的内容可接受性,使得作品也更具感染力,教育效果更凸显。但原创思政短视频的教育尝试也经历了重重困难。从文字稿的打磨到设计脚本、找演员、拍摄、后期制作……由于对技巧的不熟悉,最初的效率极低,一遍遍推倒重来,反复地修改,几欲放弃,最终又坚持下来,看到视频最终呈现的效果以及在平台上的观看量与点赞数,毛婷顿时感觉一切付出都有意义。对她来说,最大的回馈就是思政的种子真正地在学生的心里生根发芽。
岁月更迭,毛婷在岗位上默默耕耘,坚持以情育人,温度育人,始终做用爱心浇灌麦田的耕耘者;严苛要求自己,坚持立德树人,做勇立潮头的思想引领者;坚持以实践为基,劳动育人,做知行合一的实践指导者。她用智慧和关怀,照亮学子前行的道路,用自己的默默付出,助力学子们的非凡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