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广东医科大学 - 《广东医科大学报》

林灼锋教授团队再发高质量论文

作者:王丽君    
2024-10-10     浏览(76)     (0)

BMP9通过调节肝脏、淋巴和心脏之间的多器官串扰来保护心肌梗死,并证实BMP9是一种抗MI及其相关心脏损伤的生理保护剂。该研究揭示了BMP9对MI调控的确切机制,发现DECR1介导了BMP9对MI的调控,改善心脏线粒体生物学功能,减轻MI导致的心肌细胞损伤。


  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杰青项目获得者,国家级科技   创新领军人才,广东医科大学附属松山湖中心医院特聘教授、广   东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主任,广东医科大学心血管代谢病创新   中心主任。

  BMP9保护心肌梗死的机制示意图   本文研究结果不仅从临床和基础角度提供了BMP9心脏保护的新证据,并进一步揭示BMP9是通过调节肝脏、淋巴和心脏之间的多器官串扰来保护心肌梗死。为MI的机制研究提供了实验理论基础,也为临床干预AMI提供了理论支撑,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意义。   该项工作得到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81925004)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0YFA0803801)的支持。

本报讯 近日,我校林灼锋教授团队和首都医科大学李玉琳教授团队在《Circulation》杂志在线发表了一篇题为“Bone-Mor-phogenetic-Protein-9-Protects8against-Myocardial-Infarction-by-Im-proving8Lymphatic8Drainage8Function8and8Triggering8DECR1-Me-diated8Mitochondrial8Bioenergetic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BMP9是通过调节肝脏、淋巴和心脏之间的多器官串扰来保护心肌梗死。

研究团队首先通过检测MI患者和小鼠心脏组织和血清中BMP9的表达量,发现 MI患者及小鼠血清及心脏组织中BMP9水平显著升高,并与心功能呈负相关。为了进一步证实 BMP9在 MI中的作用,该团队利用 BMP9全身敲除和BMP9腺病毒过表达小鼠,通过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手术构建AMI模型,通过小动物超声检测心脏收缩功能以及各种病理染色,评估BMP9对MI的影响。研究发现BMP9缺失导致小鼠 MI相关的心脏损伤显著加重。相反,补充BMP9显著逆转了这些不良效应,这表明 BMP9是一种抗MI及其相关心脏损伤的生理保护剂。为了阐明BMP9对MI调控的确切机制,团队采用TMT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BMP98KO和WT8MI小鼠心脏组织中的差异蛋白,筛选到BMP9对MI调控的潜在下游靶点2,4-二烯酰辅酶A还原酶1(2,4-Dienoyl-CoAOreductase81,-DECR1)。该团队利用DECR1全身敲除和腺病毒介导的DECR1过表达探究DECR1是否介导BMP9对MI的调控。研究发现WT小鼠MI后心肌组织中DECR1的水平显著降低,而BMP9缺失后DECR1的水平进一步降低,当用AAV9-BMP9处理时,这一情况明显逆转。一致的是,MI患者心脏组织中DECR1也明显下降。与MI小鼠心脏DECR1含量降低相一致,心脏线粒体内DECR1在MI时显著降低,但核内DECR1并没有明显变化,这表明线粒体是心肌细胞响应MI过程中DECR1的表达位点。同时,体外实验也表明,BMP9对MI的保护作用可能是部分通过激活ALK1/Smad1信号通路促进线粒体DECR1表达,进而改善心脏线粒体生物学功能,减轻MI导致的心肌胞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