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吹响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集合号,要将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围绕“提高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水平”对加强党对改革的领导、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做出系统部署,强调把党的领导贯穿改革的各方面全过程,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
坚持党中央对进一步
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
改革开放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决定》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把党的领导摆在首位。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现代化。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
回望改革开放45年的光辉历程,从开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到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新征程,中国共产党始终是改革的倡导者、推动者、领导者。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道路的成功实践充分证明,改革能否顺利推进,关键在党。例如,在脱贫攻坚战中,党中央坚持精准扶贫方略,成功实现近亿贫困人口脱贫;在重大疫情、灾情的应对中,党中央迅速指挥,展示了党在协调资源和凝聚力量方面的核心作用。这些事实证明,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改革发展才能行稳致远。
深化改革进程中,必须确保党中央领导的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在政策、措施执行中,要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把社会期盼、群众智慧、专家意见、基层经验吸收到改革设计中,优化重点改革方案生成机制,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偏差。
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加强党的制度建设,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党的制度建设。邓小平同志曾深刻分析党和国家领导制度存在的弊端,提出制度改革的根本任务。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为党的制度建设指明方向。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围绕坚持党的领导、全面从严治党。一系列改革举措,如党的组织制度、干部人事制度、基层组织建设制度等形成了良好态势。例如,《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明确党支部的职责任务,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优化了党政机构职能配置,提高工作效能;通过修订《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范选人用人程序,防止“带病提拔”。这些举措提升了党的制度建设的科学化水平,确保改革取得实效。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完善党的建设制度机制,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树立选人用人正确导向,健全干部能上能下常态化机制,增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
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和反腐败斗争
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党的建设的重大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十年磨一剑”的决心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显著成效。
经过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锻造,我们党探索出依靠党的自我革命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成功路径,形成了“九个坚持”的规律性认识。在深化改革中,要继续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健全“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工作机制。
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完善政治监督机制,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为基层减负,持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为此,要加强制度建设,明确干部职责边界,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审批流程,从源头上防范形式主义。同时,通过定期检查、随机抽查和群众举报等形式,加强监督,确保政策落实到位。此外,要注重干部教育和作风整顿,通过培训和实际案例剖析,提高干部服务群众的意识和能力,切实解决官僚主义问题。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一定能蹄疾步稳,中国式现代化一定能阔步向前。未来,我们要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强科技创新,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完善社会治理体系,促进共同富裕。通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还将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这些目标展现了改革发展的方向,也彰显了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决心。
(作者为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