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首都医科大学 - 《首医》

忆逐梦序章 赴杏林华章

作者:■2024级临床医学专业(“5+3”一体化)1班 冯馨莹    
2024-12-30     浏览(25)    

2024年,对于高考应届生来说无疑是漫长而多彩的。我将最浓烈的情感、最真挚的人生体悟和最珍重的回忆都装进名为2024的藏宝箱,将它涂上最鲜艳的颜色,摆在不算长的人生道路旁最显眼的位置。箱子的底部,标注着大大的“成长”二字。

2024年的上半年的底色是晦暗而沉重的。随着高考脚步的逼近,压力如泄洪注入我心中本不够坚固的河道。每一次的崩溃都让我陷入对人生深深的沉思。每一次的沉思,都为我的内核添砖加瓦,让我重振羽翼逆风高飞。正是高考期间脆弱的神经网络传导形成的对“人生意义”和“人生当怎样度过”的完整而成熟的认识,让我安稳地度过了高考并取得了正常的成绩,让我以更平和的心态面对受到的挫折,以更乐观而积极的态度享受大学生活,在不影响精神状态的情况下积极进取。

而2024年的下半年于我而言,是开启崭新旅程的起点,是纷繁多彩的画卷。踏入首都医科大学的大门,就像踏入了一个充满未知与希望的新世界。

初涉医学,犹如在浩渺的知识海洋里独自起航。一本本厚重的医学书籍,像是一座座等待我去攀登的山峰。系解上的字里行间都充盈着生命的奥秘,从人体结构的精密复杂,到病理机制的千变万化。我在学习中逐渐明白,医学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对生命的敬畏与尊重。一学期里,我最喜爱的就是每周五上午的形态学实验课。课上,我和班里的同学们一起围坐在实验台旁,一双双求学若渴的眼睛望着和蔼可亲的老师和精致的教学PPT,一丝不苟地聆听着老师精心准备的对系解理论课的复习内容。手上捧起的,不仅是大体老师的沉甸甸的湿标本,更是身为医学生、身为一名未来人民医生的沉甸甸的责任,是关乎他人健康与生死的使命。走进标本馆,映入眼帘的不仅是丰富的学习标本,更是它们背后那些无私奉献的大体老师们的生命。阳光点撒在标本箱上,仿佛是大体老师对我们的殷殷期盼,象征着我们将在医学事业上焚膏继晷,以萤烛末光曾辉人类的福祉之日月。身上的白衣缀上了灿若锦绣的光点,让它代表的医学事业更显得神圣而庄重。

2024年的下半年,我不仅在首医汲取了堪比席上之珍的专业知识,还收获了丰富的文娱生活。达人秀的舞台,宛如夜空中最闪亮的星。站在那舞台上的一刻,我感受到了紧张与兴奋的交织。台下的目光如同繁星点点,那是一种鼓励,也是一种期待。我在这个舞台上展现自己的歌唱才艺,突破自己的舒适圈,让我在精进医学专业知识的同时还拥有了这样一个释放自我、追求梦想的平台。而宪法传唱录制,则像是一场庄严而又温暖的旅程。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当我们用歌声去传唱它的时候,每一个音符都充满了力量。录制过程中的每一次排练,每一次调整,都让我对宪法有了更深的理解。它不再是冰冷的条文,而是融入到我们生活中的准则与保护。我们用青春的声音去传递法治的精神,这种感觉就像在为构建更美好的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微小却坚定的力量。

2024年即将落幕,这一学期的点点滴滴如同璀璨的珍珠,与时间之绳一起串起了我丰富多彩的大一上学期生活。我对2025年满怀期待:我希望在医学的道路上能继续深入探索,掌握更多的知识与技能,在科研上精益求精,可以取得一些成果。我也期待在校园里能有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参加更多有意义的活动,如同在2024年一样,不断成长,不断收获。我怀揣着对生命的敬畏和对健康的执着追求,希望在2025年,医学的进步如逐退淫雾的高阳,照亮每一个病痛的角落;医疗资源能够更加公平地分配,无论是偏远山区还是繁华都市,每一个患者都能及时得到专业的救治。在医学教育方面,我期待更多创新的教学方法出现,让医学生们能够更快、更好地掌握拯救生命的技能,让每一个医学生用自己的双手为每一个生命撑起一片健康的蓝天。

再见,2024!你好,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