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久却无声,门前深几尺。”雪天寥廓而恬然、诗意而从容。寒冬腊月,寒潮接踵而来,雪花从天国翩然而至,瞬间淹没了城市和乡村,令人想起明代高濂《四时幽赏录》里的句子:“飞雪有声,唯在竹间最雅。山窗寒夜,时听雪洒竹林,淅沥萧萧,连翩瑟瑟,声韵悠然,逸我清听。”
雪天清晨倚栏而望,城市似摁下了静音键,往昔窗外那喧闹啁啾的鸟鸣声,归于沉寂。雪,带着暗香,怀着清丽,奔赴一场天涯的邀约。雪是生命之水轮回时盛开的花瓣,诗性唯美,让人品咂出一种轻柔飘逸、一种圣洁高贵。
枯叶在飒飒冷风中打着颤儿旋转,唯银杏叶满树金黄熠熠灼目,岁月至此,虽无“雾凇挂满枝,片片雪花飘”的清寒妙曼之景,但神思却不由得随古人缥缈于千年前唐宋的漫天飞雪中。
“大雪江南见未曾,今年方始是严凝。巧穿帘罅如相觅,重压林梢欲不胜。毡幄掷卢忘夜睡,金羁立马怯晨兴。此生自笑功名晚,空想黄河彻底冰。”身居江南十多年,如这般“重压林梢欲不胜”的苍茫雪景,也是极为罕见的。品酌陆游的这首《大雪》,与纷纷扬扬的雪花间,望着被大雪压得枝条弯弯的虬枝秃干,天地白茫茫一片,地冷天寒中更显陆游的爱国忧民之情,他宦海沉浮,数次遭人排挤打压,可他却如“无意苦争春”的梅,即使零落成泥,灵魂依然“香如故”。
年少时品读元稹的诗,虽觉辞浅意哀,动人心弦,可内心多有抵触,诺言怎可轻若鸿毛,转身便随光阴飘逝,一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千古传颂,道尽了他对亡妻韦丛的似海深情,可遇到才女薛涛,他又一头栽入“花柳繁华地,温柔缱绻情”里,随年岁增长渐渐明白,感情哪有对错,再遇知音并非遗忘前尘挚爱,而这首《大雪?十一月节》“积阴成大雪,看处乱霏霏。玉管鸣寒夜,披书晓绛帷。黄钟随气改,鴳鸟不鸣时。何限苍生类,依依惜暮晖。”在千年前“大雪”时节的那个寒夜,我似在漫天飞舞的雪花中,看到了那个倚窗而立的男子,他吹乐思妻,情思凄迷,寒夜孤寂,乐声悠悠。
品读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一个白雪皑皑的苍凉世界,茫茫天地间,不见飞鸟,渺无人烟,唯一叶孤舟、一位似仙翁般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者,在漫天风雪中垂钓,那如梦如幻的孤冷清幽,宛若仙境。而做这首诗时,是柳宗元带衔带职被流放到永州时,那是恶劣的环境,仕途遇阻,母亲仙逝,他将内心极度的绝望诉诸于诗文中,正如康震教授所说:“生活上的痛,在艺术上,化为了极致的美。”而这首诗道出的,就是一种撼人魂魄的孤独之美。
素雪纷扬、飘坠,又是一年水冰地坼时,我在这样的寒夜,在古人的盎然诗意中品读着节令之韵与那份冰魂雪魄之魅,在这个“鹖鴠不鸣、虎始交、荔挺出”的腊月寒冬,我心中的那份对自然万物的亲近与融合之感,也如那高洁灵秀的兰草,在一点点萌发、孕育出新芽。听雪寻梅,红泥小炉,都是浮世清欢,都是蓬勃乡愁。